第三百六十九章 你不懂(第2/2頁)

李政夫有點不自在了。和日本比起來,新加坡連小國寡民都算不上,總共300萬的人口,甚至不夠一次大型戰爭消耗的。

因此,他確實是無法理解民族復興這個詞,新加坡甚至都不算是一個民族。但他還是不喜歡伊藤信重這樣說,於是,李政夫打斷了伊藤信重的呢喃,道:“這個人說的是中國。”

“那說明中國是走在復興之路上。”伊藤信重頓了一下,再輕聲道:“我們擋在了他們的路上。”

“何至於。”

伊藤信重笑的很古怪,道:“看看蘇城的瘋狂就知道了,鐵路運輸是源源不斷的。現在是7支勘探隊抵達了,那在路上的也許還有七八支勘探隊,在中國,他不知還組織了多少人準備運輸……”

“這確實是一個問題。尤其是開始試鉆的時候。”李政夫微微皺眉,道:“勘探期間,咱們還能用裝備彌補一些,鉆井對人力的要求就有些高了,咱們就算按照勘探隊的數量來算,也就是四五個鉆井隊,要是第一批的鉆井沒有出油,就很危險了。大華肯定會裝備10個以上的鉆井隊。”

伊藤信重低頭想了會,道:“我們不可能在人數和鉆井隊的數量上超過大華實業的,如今的辦法,就是準確判斷鉆井的位置,爭取第一次試井能有重大發現,兩輪以內找到油層。”

在石油勘探中,使用地震儀、重力磁力等手段,都是為了判斷地底的情況,這種時候,準確判斷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找錯了地方,鉆井隊鉆的再深,鉆的再快也是沒用。

不過,第一次鉆井的時候,因為信息不足,往往都是鉆不到油的,所以才叫試井。大多數時候,第一次鉆井的目的也是為了獲得地下信息,並不一定會選擇有可能出油的井位,而是選擇能夠了解地層的位置。通過鉆取巖心等方式,了解地質狀況後,再安排接下來的鉆井位置。

正常的勘探,鉆三五口幹井是非常普遍的。要想兩輪內找到油層,除了技術以外,還需要一些運氣。

李政夫也沒有好辦法,只能點頭說道:“我盡量準備充分一些,但鉆井隊的數量,也確實要增加一些……”

他還想說什麽,聲音被中國人的笑聲給蓋住了,凝神去聽,那老技術員已經開始講笑話了。

老技術員手舞足蹈,比劃著道:“我當時從那老鼠窩裏,足足掏出了3斤半的黃豆,回去以後,把我師父給樂的,連忙給煮了,全隊都喝黃豆湯,有好幾個腿腫起來的,立馬就好了……”

缺乏蛋白質。李政夫心裏想著,卻見蘇城不知怎的向外走去。

看到他的動作,李政夫就一陣腦仁疼。

莫非又來了勘探隊?都這麽晚了,他們就沒有休息的嗎?

他盯著蘇城一路走到伐木場的外圈,然後一拐,頓時松了一口氣,暗想:不是去門前接人的。

然後,就聽轟隆隆的發動機聲。

“不是吧,真的又來人了?”李政夫轉念一想,又樂了:“他們兩支勘探隊都住不下,這下子,我看他們住哪裏。”

伊藤信重在旁看著他又喜又憂,不由碰了碰他,道:“你怎麽了?”

“嗯?我想大華實業又有勘探隊來……”

“是挖掘機。”伊藤信重給他指了一下。

發動機的轟鳴,果然是幾台挖掘機發出的。

吃飽喝足的勘探隊員們也跑了出來,重新拆卸安裝帳篷。

西伯利亞的凍土極結實,要是用鐵鍁和鎬頭的話,一天一夜也挖不出一個地窨子,大會戰時期,30多人要挖一兩天,才能有個勉強棲身的地方。用挖掘機的效率就高多了,功率足的情況下,十多分鐘就能完成一個地窨子的初步工作。自然有熟悉的勘探隊員,跳下去進行修繕。

見中國人挖地窖,新馬集團和伊藤集團的人都好奇的跑了出來,阿裏克塞也是滿臉抱歉的向蘇城解釋住宿不足的情況。

只有伊藤信重,滿腹的心事。臨時營地的承載能力大大增強,再也沒有什麽能夠阻止蘇城增加勘探人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