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非此即彼(第2/2頁)

蘇城等人作為客人,也被告知要等待兩天才能約見王永慶,在此之前,則有國家能源部、中石油等好幾個單位的面談,說的全是海滄計劃的重要性。

言下之意,是讓大華不要弄巧成拙,搞壞了與台塑的關系。

蘇城接待了兩家,幹脆稱病不見了。他也懶得向這些官僚解釋台塑的意圖,或者說,官僚們了解台塑的意圖,只是不願意承認或面對罷了。

即使是對高層來說,這也是一個難解的題目。他們舍不得放棄海滄計劃,可他們又無法落實海滄計劃。

對於了解歷史的蘇城來說,事情則簡單了許多。

原有的老辦法注定不能讓海滄計劃施行,既然如此,那就用一些新的辦法好了。

落實海滄計劃當然好,落實海滄計劃不能施行也不錯。免得浪費許多的人力物力。

這種念頭,讓蘇城見到王永慶的時候,態度相當之從容,與其他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一個幹瘦的老頭兒罷了,有什麽可擔心的,蘇城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他見面,握手,寒暄都像是面對陳祖年一樣,雖然陳祖年比王永慶小20歲,但在蘇城看來,有什麽區別?

看著蘇城落座,王克嶺上上下下的打量蘇城,在石化業界,他們見到的多是畢恭畢敬的商人,與蘇城的態度行為截然不同。

中方陪同主要官員有兩人,一個是曾經見過的發改委毛主任,一個是年輕些的外交部官員糜力輝。

糜力輝精力充沛,精神抖擻,精英姿態,輕輕咳嗽定下基調道:“蘇董,王老前輩是我們尊敬的愛國人士,這次見面,主要是王老想要聽聽你對海滄計劃的建議和設想,統一思想,共同發展。”

蘇城聽著他的語氣,就看向毛主任。

毛主任像是個人類版的倒黴熊似的,卷著嘴當泥菩薩不說話。蘇城於是有了計較,按照既定策略單刀直入道:“說到對海滄計劃的建議和設想,我希望盡快實施。不是一個兩個小工廠,而是大乙烯工廠和煉油項目快速實施,如果可能的話,在24個月裏完成。只有這樣,我們的甲醇項目才不會受到影響,產生損失。”

大乙烯比大甲醇復雜多了,24個月是一個不寬松的數字,如果是國內的會戰方式也許能完成,但若是由朝九晚五的建築工人來做這個事,那就得從現在開始進行了。換言之,蘇城要求台塑立刻開始建設大乙烯。

王永慶眼瞼微動,像是睜著眼睛睡覺的人。

王克嶺代為回答道:“蘇董,海滄計劃是台塑的計劃。所以,海滄計劃需要由台塑主導。我們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解決,具體的時間點也是其中之一,所以,24個月完成海滄計劃是我們無法確定的。相反,大華若是能夠和台塑保持一致,對計劃的早日實施有很大的好處。”

“你們在等什麽?”蘇城盡量將對話拉回到自己的渠道中來。這次見面非常難得,王永慶長居美國,每年回台的時間都不多,就連台灣政客如立法委員陳水扁都要在美國見他。以蘇城目前的身份,也許到海滄計劃結束都不能再見王永慶一面。

這次談話的出現,可以看作是大陸上層的一次破冰試探,是蘇城通過一次次的增產刺激贏回來的,但是,也就是這麽一次機會了。假如平淡的結束,或者按照台塑的思路來進行,蘇城就浪費了這次機會。

王克嶺果然一滯,說:“我們在等待談判結果,大陸方面的回應。”

“如果大陸方面給予回應,例如說,你們提出的所有條件都被通過,你們是否承諾不更改條件?”在這樣的場合,蘇城幾乎每句話都是準備好的。台塑第一次提出的條件,經過近兩年的時間的討論,大陸方面確實是全數同意了,但王永慶出於占領市場或者其他說不清楚的目的,又修改了條件,要求將以前100%外銷的乙烯制品,改為100%內銷。使得一個出口外向型的海滄計劃,變成了又一個版本的市場換技術。於是,計劃再次拖延了一年時間。

如果不是第二次拖延的話,海滄計劃說不定是能實現的。蘇城猜想,從承諾的100%外銷轉向100%內銷,盡管只是一字之差,卻不應該是一個沖動的決定。因為這代表著兩種不同的戰略。

他將注意力轉向王永慶。

王克嶺一無所覺的笑了兩聲,輕松的說道:“如果雙方的要求互相契合……”

這時候,王永慶伸出一只軟綿綿的手,阻止王克嶺繼續說下去。

裝菩薩的毛主任不禁坐了起來。

王永慶竟然阻止王克嶺回到這麽簡單的一個是非問題,顯然出乎大家的意料。

驚訝之余,毛主任自然要想到非此即彼的另一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