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破局(第2/2頁)

蘇城輕飄飄的道:“租一艘船。”

……

兩天後,一艘2萬噸級的液化石油氣船悄然停靠在了青島港。

在1990年的中國,液化天然氣船還比較稀罕,液化石油氣船卻不少,這是因為液化石油氣可以在常溫下加壓液化,而天然氣要在極低溫下才能液化。如此一來,液化石油氣船可以用碳素鋼來建造,液化天然氣船卻要用鎳合金或鋁合金來建造,成本上升了許多,租金也差了不少。

從中石油租用一艘LPG船的價格,和租用一艘油輪差不多。

當然,租船本身並不便宜,總得投入幾十萬元。四郎卻覺得興奮,站在液化氣船上,志得意滿。看著機靈的二道販子,騎著三輪車,拉著液化氣罐子在碼頭上排隊。

在加價1毛錢的情況下,一個15公斤的液化氣罐能賺一塊五毛錢,一次拉4到6個瓶子,就有4到6塊的賺頭。

從家華液化氣站到碼頭的液化氣船,一天足能往返五六遍,這還是有排隊的情況。因此,才兩天的功夫,“的士”司機都不做生意了,開著自己的腳動或電動三輪車,紛紛往返於液化氣站。也有貨車司機借了鄰裏的液化氣罐來做這個生意。

眼瞅著自己辛辛苦苦弄來的計劃內的液化氣,無限制的送到了蘇城的液化氣船裏,劉公子又氣又急。他本來覺得,蘇城就算收購,也收不了多少,就像是市裏的其他液化氣站一樣,儲量有限,總不能無限制的收購。

他沒想到,蘇城為了收購液化氣,竟然租用了一艘液化氣船。看看那2萬噸的噸位,劉公子就覺得後槽牙痛。

難不成真弄2萬噸的液化氣,塞滿這艘船?

劉公子還沒這麽大的魄力。而且,萬一蘇城再租一艘船呢?現在這艘船還能開到別的地方,用計劃外的價格大賺一筆。

想到這裏,劉公子就有立刻停止銷售的沖動。

武強也怕了,看著劉公子的臉色道:“要不,計劃內的氣,還是憑票供應算了。”

1990年的居民液化氣,向來都是憑票供應的,有的地方是氣票,有的地方是一個小小的液化氣本,規定了購買液化氣的數量和價錢。計劃內的液化氣就是有氣票或者氣本的情況下的價格。除此之外,國企和政府機關還能得到一些計劃內的液化氣。

但是,由於液化氣是緊俏物資,不僅私企和個體戶,就是普通居民的氣票都不夠用,不得不購買一些計劃外的液化氣來添補,或者既用煤爐又用液化氣,無形中造成了麻煩,提升了價格。

劉公子敞開了供應計劃內液化氣,才會讓人覺得液化氣便宜,天然氣昂貴。要是再搞憑票供應,那和以前就沒區別了,等於倒台認輸。

想到此處,劉公子一陣子不爽,想了想,又生一計,道:“這樣,我們要票做記錄,但是不限制普通人購買。多注意那些買的多的,一旦確認是在倒賣液化氣,就揪出來拒售,給大華燃氣來個釜底抽薪。”

武強局的是個好主意,連忙布置了下去。

結果,聰明的二道販子們毫不猶豫的借來了大量氣票和氣證,有些甚至是花錢借來的。能借到液化氣罐的人,又怎麽會借不到票證。

家華燃氣的出貨量不僅沒有下降,還在日復一日的上升。

就在劉公子一籌莫展之際,液化氣站的倒戈,徹底毀滅了他的計劃。全市20多個加氣站,因為家華不要錢似的提供計劃內液化氣,很是過了闊綽的一個月。但是,隨著大華燃氣的液化氣船的出現,大家都明白,好日子不長了。

於是,他們或者偷偷的賣出儲量以外的液化氣,或者自己賣氣到外地,將一個小小的口子撕成了破爛的棉絮。

家華公司又堅持了幾天,到6月5號,武強不情不願的到黃能國際,找唐禮出面說和。

看著武強頹唐的樣子,唐禮慶幸之余,嘆道:“蘇董三天前就去廣東了,你要是晚來兩天,我也要去了。”

“你也去,去做什麽?”

“和山東的模式一樣,廣州、佛山、東莞一線由大華燃氣公司鋪設管道。深圳和惠州交給我們做,這才老班的萬源也加入,共同開發。”唐禮的口氣不像是炫耀,更像是感慨。

武強一陣出神:“深圳和惠州,這麽好的地方,怎麽交給你們?”

“離香港近,而且已經有管道氣了。蘇董說要加緊開發,免得再有中華燃氣一類的企業進來。大華鋪主管道做上遊,入戶管道給我們做,雙方分成。”唐禮說到蘇董,是真心實意的。

武強無論如何都想不到這樣的結果,愣愣的不知該說什麽,是後悔?還是悲嘆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