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精誠合作(第2/2頁)

第三建築公司也有著相當的主動性,普通事情都自己發文,不用大華燃氣公司出面,這等於是將風險擔到了自己頭上。除了缺乏法律意識之外,這裏面也有精誠合作的影子。

在這種進度下,蘇城付款自然及時,速度更是快了數倍。本來是一個建築公司幾百人最多1000人施工的項目,現在變成了數個建築公司數千人的項目,即使是按照進度,速度也得快起來。這些窮的底掉的建築公司,每個星期都能入賬幾十萬元,不光能發工資,還能把以前的工資補上,甚至發放福利和加班費也沒有問題,公司程度只會更快。

四郎看著賬上的資金日益減少,開始還有些著急,但是,隨著第一棟市委家屬樓開始管網改造,且以每戶100元的價格繳納初裝費的時候,他頓時安心了。

這筆錢雖然不多,或者說還很少,但卻證明了天然氣管道不是純賠錢的玩意。對於剛剛來到大城市兩年時間的四郎來說,證明這一點是非常有意義的。

對於很多人來說,證明天然氣管道能賺錢,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即使是付款的濟南市市委,也希望蘇城能從這個項目上賺到錢。時至1990年,中國的官員對於經濟和公司關系都有了新的認識:只有能賺錢的生意才能長久的做下去,山東的官員希望天然氣管道的生意能賺到錢,從而形成互惠互利的關系,進而幫助清欠工作繼續。

在他們眼裏,1億元可是好大一筆錢了,對企業而言,幾乎像是極限似的。只有很少人才知道,大華實業究竟有多少資本。即使是四郎也只知一個大概。那就是這筆錢,還未用到瑟坦油田的收入,僅僅是大華實業國內部分的提支開銷,就已足夠。

意識到天然氣管道的價值以及重要性的,絕不僅僅是官員們。反應迅速的民企,早在建設部下發了紅頭文件以後,就開始研究建立天然氣管道的可行性。

其中免不了有人到大華實業的建築工地來查探,初裝費的形式,對他們也是一個刺激:原來安裝城市管道,並不是純粹的投錢。

另一方面,政府對大華實業的一路綠燈,也讓民企們蠢蠢欲動。新奧燃氣當年為了獲得濰坊市的氣井,可是將自己的全部資產都投入了進去。而那四口氣井在新奧燃氣進駐以前是完全沒有利用的,為了避免汙染環境造成中毒,四口氣井出來的天然氣,全都白白點火燒掉了。即使如此,新奧開拓燃氣管道的工作也沒有那麽順利,更別說是和大華實業的一路紅燈相比了。

因此,五月剛過,青島市政府的官員們就發現,關注城市燃氣管道的,不再只有大華實業了。

家華燃氣公司申請在即墨建造城市燃氣管道,南氣公司申請在膠州鋪設燃氣管道,黃能國際申請在平度建造氣站和燃氣管道……

仿佛一夜之間,這些名不見經傳的燃氣公司,就從地底下冒了出來,而且,他們打的都是相同的主意,在青島市周邊鋪設燃氣管道,積累經驗的同時,還能利用青島的液化天然氣碼頭。

這些公司的資本金都很少,現金自然更少,只能做純粹下遊分銷商和服務商,因此必須依托上遊廠商的主管道來鋪設城市燃氣管道。如今的西氣東輸還沒影子呢,他們指望不上中石化和中石油的管道,就只能指望大華實業了。

沒幾天的功夫,黃能國際的老總唐禮就找到了蘇城,代表三家公司,提出了共建燃氣管道的倡議。

唐禮用熟練的京片子,笑說:“以後,我們以大華燃氣公司馬首是瞻,大華燃氣公司占最好的主城區,我們只要邊遠的郊縣就行了。而且,我們願意用大華實業的天然氣。”

蘇城向來很佩服中國民營企業的反應速度和膽量的,但是,僅僅兩個月就被找上門來,還是讓他小小的驚訝了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