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闖勁(第2/2頁)

“我們將項目分包成一個個小項目,然後找外面的小工程隊,各地同時開工……外面的小工程隊雖然弱,但只要有做建築的經驗,就總有一些熟悉和擅長的部分,例如做過廁所的就做廁所,做過澡堂的就做澡堂,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不要求他們包攬所有的工程,甚至不要求他們包攬某一個井站的工程……”

林永貴打斷他道:“這樣肯定是快了,但質量如何保證?管理怎麽做?”

“做不好不給錢。”蘇城幹凈利落的回答。

“你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林永貴點點手指,沉吟了一下,道:“這樣一來,你的責任可就大了,嗯,去做吧。”

蘇城告辭離開。

他知道,林永貴是希望他以傳統方式解決問題的,這也是官員們所認為的最有效最有價值的方式。

但蘇城不想就這樣妥協。

他一邊給自己打氣,一邊讓老劉開著吉普,將其送到黨委宣傳部,找了上次見過的幹部高忠,請他協調廣告。

“競標!”看到題目,這位幹部犯傻了:“何必呢,人情是自己的……”

他後半句沒說:成本是國家的。

競標早已不是什麽新鮮貨色了,政府時不時作秀一把,公務車輛采購,重型機械的購買,成套工廠的建設……但那多是針對國外企業的,國企內部生產活動中,競標就極少出現了。

蘇城卻無所謂。有些人,得罪也就得罪了。

幹部勸說了他一會兒,見蘇城堅持,最後還是蓋了章。只有經過了宣傳部門的批準,廣告費用才能走賬。

蘇城投桃報李,當著他的面,寫了七八封信,寄到不同的報社和雜志社,請同學和學長幫忙刊登廣告。

這些都是蘇城的媒體資源,宣傳部若是想用,就可以通過蘇城來溝通。

87年的大學生之所以幸福,就在於前幾屆學長的付出。恢復高考後的那些學生,不僅做了教育探索的試驗品,而且要自己努力拼搏,為大學生正名。

正是有這批人的閃耀,才有了80年代對大學生的推崇。

享受這些成果的,正是之後的幾屆學生。就是現在,學長們好不容易坐到了舒服椅子上,還自覺有照顧學弟學妹的職責。

三天後,大幅的招標廣告就放了出來。

就像是這個時代的名片一樣,蘇城在半版報紙上,將競標流程和內容,詳詳細細的給列了出來,沒有任何的花哨,只是密密麻麻麻的字。

38個基礎五小,生生被他分成了190項工程。每個廁所,每個洗澡間都是單獨的一標,且根據井站的需要,做出不同要求。

這裏面的要求,靠的就是計劃處全體的努力了。

整個冷衙門,三個科室20余號人,經年累月的看報紙,終究是有看煩的時候,尚處長一聲令下,大家就自願奔赴各井站。

兩人一組對井站進行全面分析,一個星期下來,38個基礎五小就有了詳細方案的配合。

未來,檢查工作也將由他們來負責。

光是這份權力,就讓眾人心潮澎湃。

尚處長捧著《大眾日報》,眼圈紅潤,道:“咱們計劃處,終於開始做計劃了。”

更多的人,則緊盯著電話機,耳朵直豎著,等人撥號進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