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3章 拔電話(第2/3頁)

“楊銳做出了新成果”的消息,沒等最新一期的《科學》發表,就傳了出去,逼的《科學》不得不以最快的速度,為其排期。

整個過程,楊銳都不用主動的去推動,就輕松的完成了。

等到綠石角的人,拿著《科學》去FDA的時候,其實FDA的科學家,也都收到了消息。

要說FDA,對於醫藥公司來說,確實是神一樣的存在,生殺予奪都不為過,尤其是80年代以後,FDA的權威可以說是強大無比。

但是,FDA也不是水火不侵的。

它的命門就是科學。

FDA的獨立與權威,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的,為其服務的科學家,多是業內有些名氣的專家。

這些人固然可以堅持己見的做出決定,就像是楊銳當日對律博定做的那樣,但是,在面對科學問題的時候,他們的獨立就不得不動搖了。

一般的學者提出的科學問題,固然是無法撼動FDA的專家們。

但是,他們如果對諾獎獲得者,正在科研活躍期的學者楊銳的要求無動於衷的話,那他們的名氣與獨立,也就大打折扣了。

官僚和拖沓,在回復楊銳遞交的文件的時候,都是不被允許的。

他們唯一能夠拒絕楊銳的理由,就是科學本身。

這也是90年代以後,醫藥公司紛紛雇傭諾獎獲得者的原因,不過,現實是很少有醫藥公司真的能雇傭到科研活躍期的諾獎獲得者。

諾貝爾醫學與生理學獎,每年最多就給三個人,許多還是給老頭子的。

中青年的學者,能得到諾獎的機會本來就低,願意放棄科研而去醫藥公司的,實在是鳳毛麟角。

就是楊銳,做西地那非也是打零工的狀態——要不是因為偉哥的利潤驚人,能夠給自己省時間賺錢增加科研經費,換一款藥,得到諾獎以後的楊銳,也不可能如此盡心盡力。

對世界第一階的科學家來說,時間就是最重要的資源,錢早就不重要了。

與其討論錢的重要性,還不如討論社會財富來的實在——反正,他們拿錢都是按照GDP的比重算的。

西地那非更改適應症的要求,以比歷史上更快的速度,通過了FDA的核準——《Science》都刊登了,逆著主流科學界來,也還是需要勇氣的。

這一次,FDA沒有表現出來。

對楊銳來說,整件事做的很是費勁,對主持臨床實驗的黃茂來說,就是壓力了。

“教授,這是臨床二期的志願者名單。”黃茂低著頭,將厚厚的一個本子放在桌子上,發出咚的聲音。

楊銳瞅了一眼,眉毛就皺了起來:“你弄錯本了吧。”

可不是,線裝的硬皮厚本,全用來寫名字……

“總共有兩萬七千四百二十七人。”黃茂道:“已經剔除了明顯不合適的志願者。”

“27427人呐,是有點多……”楊銳猜到會來很多人報名,卻沒想到會有這麽多人。

“何止是多。”黃茂忍不住吐槽道:“我查了下文獻,國外這種臨床實驗,一般也就是幾百人報名,還多的是醫生給推薦的。”

執業醫師的推薦,對於醫藥公司的臨床實驗來說非常重要,尤其是二期實驗,安全性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沒有信任的醫生告訴你,這是最恰當的選擇的前提下,能知道該項目的都是少數,更不要說報名了。

“他們知道臨床二期的意思嗎?”楊銳忍不住道:“我們之前可是剛出錯了一回,他們知曉其中的危險嗎?”

“我估計是知道的。”黃茂頓了一下,道:“問題不是他們人數有多少,人多我也能遴選出來,您看看這些人的身份。”

黃茂將線裝硬皮本翻開到一處有折角的地方,就見一個人名後面,赫然寫著一串的顯眼的工作單位和人名。

整整一頁的名字,皆是如此。

“好家夥,都是坐飛機不用排隊的哦。”楊銳發出感慨。

黃茂翻翻眼皮,還不能說楊銳是說錯了。

“現在怎麽辦?”黃茂問:“有的人都打電話過來了,我接了兩個,連忙把電話拔了去,你沒接到電話嗎?”

楊銳愣了一下,道:“我這兩天都不在臨床實驗中心。”

叮鈴鈴。

正說著,剛才掛斷的電話,又響了起來。

楊銳遲疑了一下,還是接了起來,嗯嗯了兩聲,道:“李總說的我明白了,這樣子,我問一下黃茂,看他那邊是怎麽個安排。”

說完,楊銳就掛上了電話,果斷的拔掉了電話線。

黃茂瞪著炯炯有神的小眼睛,望著楊銳。

楊銳聳聳肩,指指厚冊子,道:“這位可比本子裏的人都大牌。”

“那……怎麽辦呢?”黃茂也無奈了:“實在不行,咱們都給安排上?”

“開什麽玩笑,要是出了問題,你這就是人間罕有的大屠殺了。”楊銳一言否決。所謂人命關天,他雖然知道西地那非是沒問題的,保不齊中間有什麽漏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