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5章 換個思路(第2/3頁)

事實上,包括谷強組在內,整間實驗室,都沒有嘗試過在操作液中添加胎牛血清的。

“我們試試看。”王良才顯的振奮了一些。

僅從經驗來判斷的話,添加胎牛血清也是很靠譜的選擇。

“主任,第二點呢?”蘇帆也覺得靠譜,他做細胞克隆做了很久了,胎牛血清也是用過的,現在回想一下,各項指標都很契合的感覺。

楊銳笑笑,道:“第二點,我覺得你們的思路還是要有所變換的。”

“是。”

“我們的目標是克隆羊,恩,無性繁殖的克隆羊……總而言之呢,這個項目,暫時還不是一個商品化的項目,所以,我們最終只要做出一只克隆羊就可以了,無限的拔高成功率,性價比並不高。”

楊銳說的仿佛很輕松,只要一只克隆羊什麽的,聽在王良才和蘇帆耳中,簡直是無奈了。

偏偏楊銳說的又很有道理。如果經費充足,人手充沛的話,自下而上的平推過去,自然是最簡單易行的模式。

然而,經費充足和人手充沛,基本是不太可能的。

很少有什麽科研項目,能讓學者肆意消耗資源的。

從楊銳的角度來看,克隆羊更是個無底洞型的項目。

就是再過三四十年,人們對於克隆中的種種關鍵點,也是一知半解的。

歷史上,蘇格蘭人是做了600多組實驗,才做出一只克隆羊多莉,如果他們前期的研究非常充分的話,哪怕出於保險措施,最終也可能誕生兩三只的克隆羊。

只能說,克隆羊多莉的出現,也是具有一定的運氣成分的。

在它之前,光是流產的克隆羊就有數只之多,浪費的時間和精力不計其數。

楊銳如果不想將未來十年都耗費在同一個項目上的話,采取更經濟的方式是勢在必行的。

將每一個關鍵點都研究透徹,既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也不可能達成,更加的沒有必要。

只要楊銳的實驗室能完成克隆羊的項目,之前的漏洞,沒有研究清楚的關鍵點,自然會有人來查遺補缺的。

那麽多地方大學的學者,剛出道的年輕人,第三世界的貧民實驗室,一輩子做的就是這樣的工作,而且是樂此不疲,也得給人家一點機會。

蘇帆和王良才也聽懂了。

楊銳明顯是不贊成他們步步為營的模式,王良才不禁有些著急,忙道:“楊教授,楊主任,克隆羊是一個系列項目,如果前期的成功率就不能保證的話,連進入後期的資格都沒有啊。”

“谷強不是做到注核了嗎?”

“谷強的方法,我們學不來啊。他自己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王良才嘆口氣。

楊銳淡定的道:“那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好了。”

“啊?”

“咱們同在一個實驗室,同在一個項目組,分成不同的課題組,只是為了嘗試不同的道路。既然谷強走通了一條,那就利用起來嘛,何必將經歷花費在開辟一條並行道路上?我的建議,直到注核的部分,你們只進行查遺補缺的工作,從注核開始,繼續發力好了。”

王良才聽的發愣,卻有醍醐灌頂之感。

“您說的對,沒必要糾結為什麽用5%的濃度,5%的濃度好用就是了。”王良才不由的敲敲自己的腦袋。

有沒有人將一個實驗研究的無比透徹呢?

當然是有的,但做到這一步的,通常都是由後往前研究的,也就是後人研究前人的成果。

真正在做開創性研究的,站在科學前沿的學者,他們就像是在原始雨林中探險的外鄉人似的,誰有精力和時間,去探討每一棵樹的品種和特性?誰有能耐弄清楚每一寸土壤下的生命,或者觀察到每一棵樹冠裏的動靜?

做科研就像是在大霧天裏開車,你不能停下來,那是等著被後車撞。你也別指望能有多遠的能見度,看得到腳下的路,別一股腦的跌下去就不錯了。

谷強的實驗報告固然是缺少細節分析,但有一點是沒問題的,他至少證明了路是通的。

“成功率還是要有的,但不用追逐極限,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好了。”楊銳等於將王良才和蘇帆原本的思路給推翻了,不過,兩人並沒有不開心。

有價值的建議就要聽,這是科研最起碼的態度。

和細胞搞強項令的那一套是沒用的,和經費過不去更是自找麻煩。

王良才自顧自的尋思著,片刻後,道:“既然是這樣,我們先重復谷強的實驗,然後將裏面明顯低成功率的部分摘出來,進行深入研究。”

“這樣的話,谷強還會領跑一段時間了。”蘇帆有微微的不甘心。

王良才看了蘇帆一眼,道:“先快不是快,克隆羊是個大項目,就和長跑一樣,我們就施行跟隨策略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