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4章 智者見智(第2/3頁)

他們聽的出來,楊銳似乎是朗誦了一篇古詩還是什麽的,但是,聽翻譯坑坑巴巴的譯文就知道——完全聽不懂來著。

信雅達之類的在口譯的時候就甭要求了,可就是想聽明白具體的內容,翻譯也得有個差不多的答案才行。

奈何古文本身的信息量就大,再翻譯成英語,那就更不用說了。

楊銳用了兩分鐘的時間,背了幾百字的勸學,手一抄,就在椅子上靠了起來。翻譯像是被考試了似的,一邊翻譯一邊擦汗,結結巴巴的像是被200斤的孩子踹壞了肺。

“我應該向你學習。”坐在旁邊的奧地利人捂住話筒,輕聲贊美楊銳,且道:“我們奧利地也有很優美的詩歌和寓言,這是使用它們的好時候。”

奧地利人剛才被追問了好幾個問題,略顯尷尬,此時卻是分外的後悔。

楊銳嘿嘿的笑兩聲,道:“只是希望別耽擱太多的功夫。”

台下的導播已經是極為後悔了,他都不用看後台數據就知道,收視率一定是唰唰的往下掉了。

還有比這更枯燥的發布會嗎?

好在主持人比較機靈,等了一個恰當的時間,就站出來笑道:“感謝楊銳先生的精彩發言,讓我們接下來提問下一輩諾貝爾獎獲得者……”

底下的記者們卻很不滿意,紛紛發出噓聲。

他們才不在乎電視轉播的收視率如何呢。

87年的電視業,在逼格和實力方面,還是戰不過報業的。

米切爾森就搶著道:“楊教授,您接下來的計劃是什麽,如果有娛樂節目或者電影電視劇的邀約,您是否願意參加?”

米切爾森心裏已經做好了準備,一旦楊銳給出肯定的答案,或者給出一個模糊的答案,他都會立即去聯系娛樂單位。

在做“諾貝爾隨員”的這些年裏,米切爾森也是結識了很多的娛樂屆人士。

他有十足的把握,能將楊銳推出去,成為明星。

諾貝爾獎獲得者首次“觸電”,賣個幾百萬份拷貝不難吧。

還是這麽帥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

然而,楊銳聽到瑞典人說電影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卻是小電影。

從國民性上來說,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瑞典是一個很嚴肅的國家,像是日本。他們從不遲到,像是日本,他們也從不早到,像是日本。

瑞典人對制造工業精益求精,像是日本,瑞典人對待人就像是對待機器一樣,嚴謹以至於拘謹,像是日本。

瑞典人不喜歡麻煩別人,甚至可以說是怕麻煩別人,也像是日本。

同樣相像的還有瑞典和日本的電影。

他們的商業電影都曾經繁榮過,但沒有持續多久,就迅速的墮落成了藝術電影,與此同時,始終繁榮的就是小電影的制作了。

在亞洲,人們談起日本電影來,就會嘿嘿嘿一笑。

在歐洲,人們談起瑞典電影來,也是啪啪啪一笑。

楊銳雖然知道對面的記者不是在談小電影,仍然胸前一冷,連忙道:“人體基因組計劃。”

稍停,楊銳補充道:“我接下來的計劃,是參與進行人體基因組計劃,對於科研之外的工作,我不感興趣。”

記者群裏,產生了小小的騷動。

人體基因組計劃談的很多了,為了這個需要30億美元成本的科研計劃,學者們不得不大肆宣傳,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

對科技圈有任何輕微了解的記者,都是知道人體基因組計劃的,作為一項科研計劃,它的新聞價值,或許也就是略低於阿波羅計劃。

改變人類自身,治療癌症乃至於所有的級別,長生不老,破解生物之迷……隨便選一個點出來,都能寫好幾本誘人購買的書籍了。

“楊教授已經確認加入人體基因組計劃了嗎?”有記者不管發布會秩序了,舉手就問。

“我多次與達爾貝科先生談過,他非常支持。”楊銳回答的篤定。

達爾貝科當然支持了。如果說以前楊銳只是代表了PCR的發明者,更進一步的說,代表了先進科研設備的發明和生產,楊銳現在就不用做任何的代表了。

獲得諾貝爾獎,意味著楊銳的名字就是資產。

就像是達爾貝科宣布支持人體基因組計劃,會讓美國股市的相關公司的股票大漲一樣,楊銳的加入,也是進一步的刺激了人體基因組計劃的實行。

嚴格來說,人體基因組計劃,實際上是分成了三個部分的,除了人盡皆知的政府和企業之間的分野之外,英國的桑格也因為兩屆諾獎得主的身份,而以諸侯自立。

英國的人體基因組計劃,基本上就是單獨進行的,不談效率如何,氣勢是一點都不遜色的。

楊銳雖然剛剛拿到諾獎,不能和桑格相提並論,但諾貝爾獎就是諾貝爾獎,誰都不能說一名諾獎獲得者就比另一名諾獎獲得者弱了,尤其是在政治和社會層面,更不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