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3章 成噸的(第2/2頁)

要說普洱茶是雲南地區的老手藝了,20世紀初的福元昌等商號,名頭就比福原愛大了,茶葉的賣價也是很有些厲害的,出口日本等地的有,送到北上廣賣出高價的也有。

但是,建國以後的環境,卻不是普洱茶好生存的環境,如昆明茶廠這樣的大企業,名頭是掛著省會沒錯,真正做的業務卻是曬茶,有的甚至只從農民手裏收茶,再送到廣州茶廠就算結束。

到了73年,昆明、勐海等茶廠才試制了大葉種的普洱茶,開始出口港澳,換到了不少的外匯。

一晃十幾年過去了,幾家茶廠依舊是依賴廣交會,對於各方管理者來說,也是壓力不小的。

姜志軍與老陳吃過兩次飯,此時說話就輕松的很,說:“你知道最近剛拿諾貝爾獎的楊銳吧。”

“那當然,北大的楊銳嘛,電視裏都看煩了,挺精神的,怎麽了?”

“他對你們普洱茶有些興趣啊。”

“咦?”

“你有沒有好茶送幾餅過來,給我們嘗一嘗?”

“真的是楊銳要喝?”老陳心裏尋思起來。

“當然,我能騙你不成。”姜志軍心裏好笑。

老陳琢磨了幾秒鐘,拍了桌子,道:“你等著,我這裏還有幾個老茶餅,咱們京城見。”

“多老?”

“民國以前的!”老陳也是下了血本。辛亥革命是1911年,在那以前,茶廠的生意都是私人在做,各種商號做的茶餅,還是非常有特色的。比起民國後期的官營茶廠,商號的茶不僅老,而且好。

“別光帶老茶,新茶也要,人家想多買些。”

“多少?”

“要是好,成噸的要。”

“他幹什麽用?”

“你管呢?也許就是給研究員提神呢。”

“太好了!我坐飛機來,你等著!”老陳樂的臉比茶紅。

“到了再打我電話。”姜志軍掛上電話,依舊得意的不行。他先前給楊銳說話的時候,就說老陳會來,畢竟是沒那麽篤定的。現在發現自己猜對了,還是很爽的。

想到能將此事漂漂亮亮的辦下來,姜志軍就覺得,自己的身家又要大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