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1章 微乎其微(第2/2頁)

谷強、範振龍和王思勝,一並兩條科研狗,只好規規矩矩的加班再想轍。

然而,他們加班的時間,無論如何是比不上蘇先凱了。

為了達成100倍的產能,蘇先凱早就從110小時工作制中解脫了,他每周工作130個小時以上,偶爾哪天只工作十五個小時的話下,會興奮的睡不著覺。

原料產量上來了,後續實驗組只好玩命的跟上來。

G蛋白偶聯受體的跨膜區域的構象,也終於是一步步的有了眉頭。

要得到高分辨率的三維結構,說起來也就是這樣的三個步驟。

第一步,得有個構象。

構象在有機化學中,是一個專屬名詞,它就是一個高端版的二氧化氫,在空間上,標明氫在哪裏,氧在哪裏,最好還有互相之間的角度。

第二步,則是得到晶體結構。

第三步,才是得到高分辨率的三維結構。

這三步中的任何一步,都是能夠引起轟動的CNS級的成果。

事實上,除了楊銳,其他國際實驗室的目標,都是只完成一步的。

沒有人想要一次完成三步,甚至更進一步的研究信號問題。

因為這三個步驟,除了第一步略顯勉強之外,每一個步驟都是可能得諾貝爾獎的成果,誰會放棄如此巨大的誘惑,秘而不宣的去研究下一個步驟呢?

但是,得到三個結論的誘惑,又是毋庸置疑的。

假設諾貝爾獎頒給G蛋白偶聯受體的三維結構,有資格上台領獎的,應該包括第二步的晶體結構的完成者,第三部的三維結構的完成者,以及後續的信號傳遞的完成者,若是在這三者中,有人同時完成了第一步,那毫無疑問就能成為排名第一位的獲獎學者,三一若是在一起完成的話,單獨得獎都有可能。

當然,從70年代開始,諾貝爾獎單獨授獎的時候越來越少了,他們甚至為了滿足3個人的數量,嘗試著將毫無關聯的兩個成果拉到一起來授獎。

實在是有資格得諾獎的人,在這些年裏大大增加了。

然而,G蛋白偶聯受體,依舊是再強勢不過的領域,如果說什麽有誰能單獨獲得諾獎的話,也只能是這樣的項目了。

楊銳雖然知道是不太可能,還是不想在開始階段放棄。

畢竟,國外實驗室目前尚未發力,北大離子通道實驗室,依舊有一些機會的,即使微乎其微,依舊可稱為機會。

再說了,要論微乎其微的話,做G蛋白偶聯受體的構象,本身就是微乎其微,更不要說後面的步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