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4章 同情(第2/2頁)

這句話徹底的說動了朱院士。

所謂跟蹤研究,或者技術轉化,技術引進,不管叫什麽名字,歸根結底,就是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

中國是後發國家,85年的中國更是如此,就整個學科來說,落後30年一點都誇張。只有承認這一點,才能做出合乎實際的計劃。

科研是非常實際的,落後了就學習,沒什麽好丟人的。

不過,如何學習就是問題所在了。

一個班裏成績落後的學生,要怎麽樣才能趕得上名列前茅的同學?只要拼命努力就行了嗎?——只有智商落後的家長才會這麽說。因為班裏名列前茅的學生,也是在拼了命的努力。

對於成績落後的學生來說,首先應該學習的是名列前茅的學生的方法。

名列前茅的學生是怎麽學英語的?每天早上站在高高的山崗上狂吼40分鐘?或者,是將英語單詞做成卡片,不停的反復背誦?又或者,是將牛津字典擺在桌面上,從字母A背到字母Z?又或者,是花錢請個一對一的家庭教師,每周兩三次的做研習?更或者,是寒暑假旅居美國,感受英語環境?

只有一一嘗試,摒棄不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選擇適合自己且家庭能承受的方案,才是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所謂的彎道超車,或者截彎取直,正是後發國家的優勢所在。

如果不利用後發國家的優勢,只是努力和奮進,不過是自我滿足罷了,於現實無補。

朱院士重重的點點頭,不等其他人再表達意見,道:“楊主任的功夫紮實,恩,這個思路,我們要學習。”

說著,朱院士就站了起來,等於宣告會議結束,人群亂蓬蓬的四散而去,有的去做自己的事了,有的就圍上了楊銳。

楊銳知無不言。

他今天過來,就是展示能力的,何況,首版863的計劃,藏著掖著也沒什麽用。

朱院士回到自己座位上,一面看文件,一面豎著耳朵聽會議室裏的討論,偶爾還會插上一句,這是他做事的習慣。

而楊銳參與的討論,明顯是他傾聽的重點。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如果是討論其他問題,楊銳或許與一兩名學者做到你來我往就不錯了,但是,討論這種遠期計劃,楊銳的優勢就太大了。

對方的話一出口,楊銳在腦海中稍微搜索一番,就能找到對應的結果。

這裏本來就是最終決定的現場,大家說出來的話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楊銳的回答就更顯的難得。

不知什麽時間,朱院士已是放下了手裏的文件,一門心思的聽了起來。

老曹看到了,念頭一轉,突然提高一些聲音,道:“楊銳,不如你也來我們這邊好了。”

朱院士也不由的看向楊銳。

楊銳愣了一些,倒是真的有些心動。

他目前所在的“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監督委員會,要執行監督職責是很難的,可以說,監督委員會的委員,全得靠自身能力來做監督。因此,其中大部分的成員,都是國家部委的幹部,他們的權威來自於其本身的職權,而非來自監督委員會。

而老曹等人雖然名為顧問,卻是做著實際工作。他們的工作,是有能力影響社會主義十多年的科學發展的。

不過,楊銳很懷疑自己在這個十多名一流學者組成的顧問團裏,是否可以發揮應有的作用。

略作考慮,楊銳還是首先推辭道:“我本人倒是很有興趣,不過,我現在有一些麻煩事,沒有處理幹凈以前,恐怕不適合加入進來,免得影響你們。”

老曹大大咧咧的問:“什麽麻煩事能有這麽大影響?”

他們所在的單位說起來級別不高,但有資格影響到的也確實不多。

楊銳等的就是這麽一句,稍作猶豫,就搖搖頭,道:“我之前申請的海澱區遺傳工程實驗室,剛剛做出一些成果,被區裏做出決定,轉交給華北畜產品研究所了,我無能為力,說起來實在有些丟臉。”

楊銳的表情,是懊惱而令人同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