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講故事(第2/2頁)

“你的意思是說,三個月的時間,能夠做出諾貝爾獎級的成果?”

“不是任何人,是我。”楊銳在法庭上不會有絲毫的謙虛,挺起胸來,道:“靈感是最重要的部分,你得到了靈感,剩下的工作,只是重復的體力勞動。你的助手在給你打手勢了。”

楊銳指了一下律師的身後。杜邦的律師們顯然有些混亂了,他們本來想要質疑的就應該是靈感來源,而非是誰做出了PCR,做出了PCR的就是楊銳,這一點已經被本傑明多次證實了。

負責詰問的杜邦律師臉色難看,而記者們卻是開始瘋狂的撰寫文字,又或者不開閃光燈的摁動快門,這是大眾最喜歡的橋段,用一己之力戰勝強大的公司組織。

法官不得不再次拿起他的小錘。

中國來的學者們看的目瞪口呆,他們沒想到美國的法庭是這樣的,更想不到,楊銳不謙虛起來,竟然如此的狂放。

杜邦的律師結束了詰問,換本傑明上台,後者程序化的一票問題後,道:“楊銳,你是怎麽想到PCR技術的創意的?”

楊銳露出回憶的神色,道:“我當時在雲南,中國的一個省,那裏的公路有一個特點,非常的繞,幾乎全都是盤山公路,我坐在車上的時候,看到盤山公路,又聯想起自己正在做的耐熱聚合酶,突然覺得,這樣的環境,很像是DNA的螺旋結構……”

記者們再次興奮起來,大眾最喜歡的不就是聽故事。

如果楊銳一本正經的講自己的PCR研究,記者們大概會昏昏欲睡以後,回去編一個精彩故事,但是,楊銳的故事卻是更引人入勝,更有傳播的價值。

至於杜邦的律師們,在楊銳說起故事以後,已是表情黯淡。

美國的法庭,本來就是故事與故事的對決,楊銳的故事比杜邦所謂的“70年代老諾貝爾獎得主鐵樹開花”的故事,卻是好了不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