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巨大陰影(第2/3頁)

楊銳出了門,沒再叫車,騎上自行車就是一路狂踩,出了一身大汗,才平復了心情,去外交部找到郭威。

在英國找到弗蘭奇並詢問他一個問題,這樣的工作,差不多的留學生都能勝任,不過,郭威還是通過屬下,找了一名相對年長的留學生代表,在電話裏叮囑了他兩句,然後對楊銳道:“最遲後天就有回音。”

“盡可能保密,有消息的話,叫我過來說。”楊銳天生謹慎,捷利康的態度關系他的紅利,而紅利的多少,決定了他接下來的行止。

楊銳對此是再重視不過了。

任何一名實驗室負責人,對於資金管道的重視,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接下來兩天,楊銳就在憂慮、牛腩、牛裏脊、牛腱子、牛尾、牛肚間度過了。

第三天,郭威打電話給楊銳,說:“有消息了。”

楊銳正在做實驗,二話不說,將手裏的活計轉交給蘇先凱,轉身就走。

如果是其他問題,他是會優先完成實驗的,但對現在的實驗室來說,資金問題比實驗本身更重要。如果資金管道被截斷,連實驗耗材都買不起,又何談實驗。

郭威在辦公室裏安靜的批改文件,見楊銳進來,立刻放下手裏的筆,關上門,道:“已經證實了。”

楊銳心裏一怔,默然道:“沒想到還是收到壞消息了。”

“你的這位朋友弗蘭奇還讓人帶話,說,幕後主使並不是捷利康。”郭威大約的知道一些情況,語帶沉重。

楊銳失笑:“還幕後主使……”

郭威沒笑。

“很嚴重?”楊銳一愣:“好吧,幕後主使也算貼切,具體是誰?”

“杜邦公司,你知道嗎?”郭威停頓了一下,道:“據弗蘭奇的說法,杜邦公司要求捷利康暫停給付你紅利,以期在接下來的訴訟中獲得優勢。恩,據弗蘭奇的說法,杜邦公司很快會在美國起訴你。”

“杜邦,當然知道……”楊銳臉色極差,心想:終於還是來了。

杜邦公司給人的印象,大多是一家化學制品集團,它的確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學制品集團,但除此以外,作為一家規模碩大的財團,杜邦同時是體外診斷劑市場上排名前六的巨頭,這個市場的規模有12億美元之多,PCR最可能影響到的傳染病的體外診斷規模有1億美元。

1億美元,足夠一家財團發起不要臉攻勢了。

歷史上,西斯特公司在推出PCR儀半年左右,就受到了杜邦的騷擾,再半年以後,訴訟驟起。這是因為PCR技術首先在病毒測試領域發揮了作用。

就像楊銳做演講時,選擇了艾滋病作為突破口一樣,聲稱PCR能夠復制目前尚不能復制的艾滋病病毒,PCR的特性,讓研究者們首先將之聚焦於病毒測試中。

在PCR技術以前,直接測試病毒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要測試一個人是否被病毒傳染——要麽測試感染者的抗體,要麽測試培養樣本。

假設懷疑某人被流感或禽流感傳染,或者懷疑某只豬被豬瘟感染,要驗證就要在兩個辦法中選擇其一。如果選擇測試感染者的抗體,某人可能要被感染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產生抗體,若是禽流感或者豬瘟的話,顯然會產生很大的成本。

那麽采用第二種方法,測試培養樣本,很不幸,培養樣本也需要好幾天——如果能夠進行。

PCR卻不同,PCR不需要培養,因為它能夠直接不斷將病毒倍增。培養樣本的目的,原本就是希望病毒自己增生,然後對大量的病毒進行測試,PCR直接倍增病毒的DNA或者RNA,簡單易行,節省時間,有了PCR儀以後,整個過程還是自動化的,節省了研究員大量的時間,在疫情爆發階段,這一點有多重要,毋庸置疑。

杜邦首先看到了PCR技術的前景,或者說,杜邦首先感受到了PCR的革命力量,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毫不猶豫的拿起了法律的武器——武器本身是沒有情感的。

楊銳甚至可以從腦海中的文獻裏,找到杜邦對西斯特公司發起的訴訟,因為這是一場經典案例,是小公司保護自身利益,擊敗大公司的範例。

這裏所說的小公司,是在美國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市值過億美元的西斯特公司。比起巨無霸的杜邦公司,它當然是一家小公司。

即使如此,西斯特公司在訴訟中也沒少花錢。

杜邦起訴的理由,是他們認為PCR技術的原始發明人,應當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諾貝爾獎得主霍拉納。早在1971年,他就發表了有關PCR技術原理的論文。杜邦因此提供了此君的兩篇論文和一份諾貝爾獎得主七十年代的證詞。

作為對抗,西斯特公司提供了兩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證詞,在歷史上,這同樣是經典案例的一部分,雙方都以學術權威作為武器,以證明自己的論點,畢竟,律師和法官都不懂學術,只能參考學術權威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