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出國名額(第2/3頁)

而所有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多多參加國際會議。

國內舉行的國際會議不用說了,大家都是要爭著搶著去的,國際會議更不用說,搶的更厲害。

尤其是楊銳要求的高級學術會議,還要發言……這簡直就是訪問學者的標配,一些院士都盯著找呢。

蔡院士翻來覆去的看著楊銳的論文,委實難以做出決定,先問道:“你想什麽時候去?”

“越快越好,不超過兩個月……我知道這個要求有點過分,但我擔心被人搶先,兩個月以後的話,論文可能已經發表了。”

蔡院士苦笑:“今年下半年出國的名額,都算出去了,你如果已經留校還好辦一點……”

準院士以下的學者,一輩子說不定就能出國一次,讓任何人讓出名額,那都是死仇,和分房子一樣,這種編制內的福利,任何人都是要拼了命去搶的。

楊銳試探著道:“我可以自費出國,只要找一個國際會議的邀請……”

“這不是錢的事,幾萬塊錢算什麽。”蔡院士擺手打斷楊銳,又低頭看文章。

楊銳也有些無奈。

原始版的PCR就是這麽不受人待見。

如果是克隆,別說克隆出一只羊了,克隆出一個羊的胚胎,世界頂級生物會議,盡可去得,主辦方還得提供各種優良條件。

如果是費馬大定理這樣的百年數學問題,那更是厲害,一群年輕或年邁的數學家蹲會場裏,用星星眼看你。

而在1984年看原版PCR,或許能看出一些潛力,或許看不出潛力,但沒有人能看到諾貝爾獎。

PCR的潛力,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才能體現出來,這已經很快了,許多研究,往往要到學者死了好些年以後,才看出重要性……

“很不錯的項目。”蔡院士當然沒有看出諾貝爾獎,不過,眼前的論文依舊讓他覺得亮眼,這才是他難以抉擇的主要原因,要是就一篇影響因子10左右的論文,他根本不會想這麽久。

80年代的北大教授,一輩子的最高成就或許就是一篇影響因子10.0的論文了,可即使如此,北大的教授又何其多也,像是蔡院士自己,實驗室裏每年都能出多篇10.0的論文,這樣的文章,是不值得他破例的。

偏偏楊銳的論文不止如此。

“你投稿給了哪裏?”蔡院士問。

楊銳回答:“Nature。”

蔡院士愣了一下,微微點頭:“也可以,恩……你是想參加一次高級的學術會議,爭取在Nature上發表,是嗎?”

看的出來,他認為這篇論文在《自然》上發表有風險,但也有機會。

對現在的中國學者來說,如果有機會上《自然》,當然值得使出渾身解數增加幾率,楊銳要求參加一次高級學術會議,做一次報告,也是正當理由。

即使是蔡院士自己,他要發表一篇《自然》,也說不定要幾年功夫,臨門一腳也得多用點力。

楊銳不好解釋,沒辦法的道:“差不多,我比較擔心時效性,您看到了,這篇論文比較講究創意,我雖然申請了專利,可還是怕被人搶先。”

“確實有這個風險……”蔡院士沉吟許久,道:“這樣吧,我拿去上會,爭取通過,然後給你要一個機動名額,這樣子,你也不得罪人。”

他為楊銳考慮的很周全,如果為了楊銳參加國家會議,而剝奪某位教師的資格,人家弄不過系主任,拼死也要砸楊銳一磚頭的。

楊銳連連點頭,道:“能這樣就很好了。”

“還有一個問題。”蔡院士合上論文,又道:“你的署名要改。單獨的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沒問題,單位必須是北大,你可以放成你的離子通道實驗室。用華銳實驗室的名義不行,我能通過,其他委員也有話說的,總不能把北大的出國名額給外國實驗室吧。”

楊銳忙暈了,根本沒注意到這個大烏龍,頓時無語。

“這個項目是華銳實驗室立的項,在華銳實驗室進行的,又是華銳實驗室出的錢……署名北大的話,對方不會同意的。”楊銳只能把華銳實驗室拿出來頂缸。

看在有可能是一篇《自然》的份上,蔡院士緩緩點頭道:“道理是這樣沒錯,但你要北大出名額,肯定要有北大的署名。恩,讓你直接寫成北大是有些過了,這樣吧,你要麽寫合作實驗,比如華銳實驗室與北大離子通道實驗室合作完成,要麽,你添一個並列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仍然是你,單位署名華銳實驗室,這樣子,大家都知道是你做的項目。並列第一作者寫在你後面,署名北大,這樣更好操作,我幫你找一位領導署名,換一個出國名額也不出格。華銳實驗室那邊,你也請他們理解一下,你是實驗室的負責人,應該也能說服他們吧。”

學術交易說的這麽清麗脫俗,楊銳都不知道該作何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