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資料雲集(第2/2頁)

許正平看著八個大箱子,沉默片刻,咬牙道:“我五天內看完它們。”

“好,那咱們就先計劃著下周開始項目,您悠著點,咱們還有別的項目呢。”楊銳說著笑了一聲。

許正平沒笑,哼哼兩聲,道:“你要是能計劃出下一個項目,我熬了油也能做出來。”

做完一個項目接下來做另一個項目,這種故事聽起來挺順溜挺正常的,身在局中的人才知道有多難。

用所有人都熟悉的例子,做項目就像是準備考試,而且是邊學邊考的模式。一個項目做完了,接下來就做另一個項目,就等於是開學第一天上課就開考,然後一個星期或者一個月考一門,一門考完了再考另一門。

不斷透支的精力和體力是一回事,考試之前的學習和準備又是另一回事了。

就像楊銳給許正平準備的新項目,開始之前,許正平作為項目的實際執行者,首先得了解國內外的相關研究。

八個大箱子,幾百萬字的資料,那是上百名研究者的智力成果,要是不看別人的研究,難道自己用一輩子重新研究一遍?

這些資料閱讀起來,雖然不至於像課本一樣生澀,但裏面的新東西一樣不少。

正常來說,為了籌備一個項目,提前一兩個月閱讀資料都算是少的。

許正平說是五天閱讀完成,那是吐血大甩賣,也是太過於興奮了。

而且,楊銳完成了主要工作,對他也是一個刺激。

楊銳身為項目負責人,之所以占著通訊作者的位置,還能拿走一個並列第一作者,就是因為他肩負著最大的責任,尋找研究方向。

用局外人的思維模式,找一個項目似乎是很容易的。的確,高大上的項目是很多的,登陸火星就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又有價值又有意義的項目,然而,這樣的項目對於楊銳等人,卻沒有實際聯系。

正常的科研,就是一點點的蹭出來的。

好像研究三角形,先要研究特殊的等邊直角三角形,然後再研究相對特殊的直角三角形,接著是另類特殊的正三角形,以及相對特殊的等邊三角形……誰要是上頭就想證明莫利定理,這是個人選擇,玩一輩子都可以,但是,如果連等邊直角三角形都沒研究出來,莫利定理的美妙與證明困難也就無從說起了。

當然,知道研究三角形,知道要研究等邊直角三角形還是幸福的,最最正常的科研,是連研究什麽都不知道。

天底下是有很多值得和需要研究的東西,但是,登陸火星這種不算的話,剩下的就不多了。

很多研究者每天都在思考這個問題,或者說,他們必須思考這個問題,而在沒有項目的時候,好點子也許會像井噴一樣蹦出來。

然而,臆想的“好”是不是真的好,還需要再驗證。

如果是在21世紀,搜索文獻資料庫還是比較簡單的,結果通常也是比較簡單的,一般來說,99%的好點子,要麽被人做過了,要麽發現不能做。

不能做的原因是千奇百怪的,比如說,有側面論證說,這個點子是餿的;比如說,有側面論證說,我他娘的做了個類似實驗花了10萬;比如說,有側面論證說,這一套實驗難的能傳染痛經……

偶爾,也會有一些好點子被證明是真的好。

比如說PCR的創始人穆裏斯同學,他設想的用聚合酶鏈反應,被許多同事認為,肯定做不出結果,否則前人肯定做出來了。

結果,確實做得出結果,而且前人真沒做過。

於是,穆裏斯拿到了所有人夢寐以求的諾貝爾獎。

倒黴的人也不是沒有。虐了大學生千百遍的拉格朗日,在他十八歲的時候,也就是普通中國學生讀大一的那一年,用牛頓二項式定理,解決了兩函數乘積的高階微商的問題,還用拉丁文寫成論文,寄給了歐拉。

不久後,拉格朗日同學得到了回復:你所做的研究,已經在半個世紀前,被萊布尼茲完成了,讓你寫論文之前不查資料,白瞎了吧。

所以,拉格朗日在18歲的時候,與18歲的中國大學生有一樁事是相同的,他們都曾面朝天空,高聲疾呼:去你娘的萊布尼茨!

許正平不想罵娘,所以他每次開啟項目,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查閱大量的資料。

現在,這項工作竟然被楊銳完成了,給許正平節省下來的時間可不是一星半點。

雖然實驗室老板就是做這項工作的,但楊銳是否能做好,許正平還是略有疑惑的。

“就從資料裏找答案吧。”許正平俯視著八個大箱子,也是幹勁十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