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選項(第2/2頁)

一名學者,終身奮鬥於一個狹窄的領域是很常見的,相反,一名學者涉獵廣泛,反而很罕見。

20歲的楊銳,要想贏得信任,就應該在已成功的領域內選題。

只是漂亮話的重要選題毫無意義,比如說抗癌研究,每個人都知道很重要很有價值,但如果是楊銳提出來,沒人會跟著他做的。

另外,與普通人想象的不同,存在於細胞中的“鉀通道”雖然肉眼都不可見,可它其實是一個很復雜的領域,別說楊銳從中選題了,整間會議室裏的人都參與進來,也不過是九牛一毛。

在接下來的二三十年裏,鉀通道相關領域也都會熱烈起來。

刊登《Cell》的論文,研究的主要是“鉀通道的功能”,與之並列的,還有“鉀通道的結構”,“鉀通道基因的表達特點”,“鉀通道基因表達的調控”……

就在“鉀通道的結構”部分,還可以細分出“一般結構”,“亞單位結構”,“孔道區機構”,“末端結構”,“輔助亞單位”,“相互作用蛋白”,“mink類多肽”等等。

再在這些細分部分,比如“亞單位”又可以生發出“亞單位的表達和功能”,“亞單位的位點結合”,“亞單位對亞單位的選擇性”等等。

任何一個細分部分的生發部分研究透了,就夠一所名校教授吃到拿“終身教授”的頭銜了。

不過,楊銳知道鉀通道的未來發展,不代表這些細分部分,目前都有研究基礎。

一些研究方向可能需要二三十年的積累,才有相應的設備基礎,一些方向可能需要前置方向來奠定基礎,還有一些方向,80年代人甚至可能沒有概念。

比如“鉀通道的功能”要細分下去,那就必須發現更多的控制基因,找到更多的基因表達,這些都需要跟風論文成批出現以後,才可以繼續。

從這一點上來說,跟風論文的價值也是不弱。

楊銳考慮來考慮去,最終決定將相互作用蛋白扯出來,原因很簡單,蛋白質的研究相對透徹,前置研究沒有問題,研究成本也會比較低。

不過,怎麽勾起在場諸人,特別是副教授們的興趣,又是一門學問了。

楊銳對共同組建獨立實驗室毫無興趣,共同組建的實驗室,還能稱得上是獨立實驗室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