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經驗公式(第2/3頁)

他一邊在腦海中搜索相關的技術,一邊將所有儀表上得數字都記錄下來,他甚至讓人拿來了照相機,將各個能想得到的變量都給拍了進去。

做完這些,一天一夜就過去了,姚悅忙碌的做記錄,到了白天才稍微清閑一些,看著楊銳眼裏的紅血絲,道:“實在不行的話,先休息一天,明天再做吧。”

“不行,外面的狼們都等著呢,咱們要是找到原因了,他們估計會按合同辦事,咱們要是找不到,捷利康也會想辦法進來的。”現在是捷利康價格戰的前夜,這種明顯會降低成本的法子,捷利康肯定想要研究一下。

“那你也不要熬太久了,我讓人熬點粥拿進來吧。”姚悅揉揉眼睛,擔心的看著楊銳。

“不能在車間裏吃飯……”楊銳擡頭看看亂糟糟的車間,又看看饑腸轆轆的工人,失笑道:“算了,讓他們送點吃的進來吧。”

工人們發出輕輕的歡呼,熟悉楊銳的賀海川笑笑道:“多謝楊總,還以為您不餓呢。”

賀海川是西堡肉聯廠曾經的生化車間的技術員,現在也是西捷工廠的主力,他從楊銳這裏學了不少的東西,對楊銳更是配合,西捷工廠的工人們能堅持一天一夜不離開,不停工,全靠賀海川、寧民,還有銳學組的田世昌等人幫忙回旋和管理。

楊銳嘆口氣,道:“誰都不知道是什麽狀況,也就不知道會持續多久,咱們總不能一直不調整工況吧,我剛才好像就聽見報警聲了?”

“有一根蒸汽管子的壓力太大,現在沒問題了。不過確實不能保持這個狀況太久。”工廠不像是實驗室,各種數值都在一個較大的範圍內浮動,而且不是每種數值都好調整的,比如管道壓力,蒸汽多了就壓力大了,蒸汽少了就壓力小了,但蒸汽的多少,是鍋爐燒出來的,並不是電腦上的一個按鍵。

到了三十年以後,歐美的一些無人值守的高自動化機器,倒是能夠對工廠的工況進行精細化調整,但那些都是價值幾千萬乃至幾十億的機器,別說80年代沒有這樣的技術,就是有了,中國企業也用不起。同樣是鍋爐,老外用重油和天然氣是常事,中國企業能用煤炭的都用煤炭,甚至連好煤炭都舍不得,非得用熱值低的便宜貨才有競爭力。

西捷工廠雖然是英國人投資的新工廠,那也是1983年遠東水平的新工廠,一些參數是容易調整的,一些難以調整的,已然開始影響到生產了。

“再做一組,堅持一下。”楊銳說著親自上陣,幫著填充物料,記錄參數。

賀海川什麽話都沒說,就回去安排去了。

好在西捷工廠的人數不多,總共也就是十幾名工人,大家雖然又累又餓,在一對一的安撫下,也能堅持下來。

不多久,當食物送進來的時候,新的一盤輔酶Q10生產了出來,依舊是米粒大小,光澤度偏下的結果,但數量少了四分之一。

這是參數嚴重偏離設計指標的前兆。

楊銳嘆口氣,道:“結束測試,你們按照規程調整設備吧。”

他腦海中雖然有的是信息,畢竟不是什麽都知道,主流的一些技術,楊銳在讀書的時候即使沒接觸過,也是要了解的,但稍微偏門一些的,就不一定懂了。

輔酶Q10的特殊之處在於始終沒有研究出化學合成法,這就使得輔酶Q10的研究者不停的在植物提取法和微生物法中間打轉,期間,注冊和使用的專利技術不知道多少。

連續數次,楊銳邊研究邊找資料,總算搜到幾篇有點相像的論文都是90年代寫的論文,討論的是物料的溫度和濃度的關系,但也是純粹的經驗式總結了,知道結果逆推原理,多少能編造些東西出來,但要說有什麽高深的科學道理,卻不盡然。

不過,科學性弱一些,卻讓它的經濟性凸顯了出來。

物料的溫度、濃度壓力等關系並不是恒定不變的,而是根據生產過程中的整體條件變化而變化的,用古典一點的話來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溫度變化了,濃度和壓力也要設定一個較為特殊的數值……而具體如何設置,又有一串串的或準確或不準確的公式。

很少有論文會將這種涉及專利的公式寫出來,就像是楊銳發表論文,也會藏起核心的幾個點,以保證自己的技術領先。

不過,後世的技術核心畢竟不同,楊銳一邊比較著,一邊自己寫寫畫畫。

“設備調整完了。”不多久,賀海川前來報告。

“再生產一組產品。”

“明白。”

這一次,新生產出來的輔酶Q10,卻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晶體變的更小了,最大的只有半顆米粒的大小,最重要的是,晶體中能看到明顯的雜志。

“這是五等品了。”賀海川摸著腦袋想不明白,自己按照規程調整的儀器設備,怎麽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