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第一場(第2/2頁)

楊銳此時也在寫作文。

對於語文,楊銳並沒有太好的辦法。首先,他的語文水平並不見得有多好,其次,他的速度也不見得有多快。

當然,相對於十幾歲的青少年,楊銳的邏輯思維和世界觀都要更清晰一些,所謂見多識廣,知識面廣了,寫議論文總是有好處的。另一方面,他比真正的高中畢業生多做了七八年的學生,多做了七八年的補習老師,寫過的東西總要多一些,但遇到具體的文章,再交給老師來評分,能得多少,還真的很難說。

弄不好,閱卷老師的水平太高或太低,都有可能給出奇葩分數。

甚至於,閱卷老師一時困倦,看作文看的不仔細,也會給出一個中庸的分數,以至於原本高分的考生變成低分,低分的考生變成高分。

對閱卷老師來說,這就是一項工作,高考結束以後的閱卷工作很緊張,就80年代來說,一名語文閱卷老師,每天要看兩麻袋的作文,真是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這麽多的卷子要看,雖然是兩人乃至三人的交叉閱卷,可出現分數波動,也在所難免。

對於高考的學生來說,這就是必須要承擔的風險了,主觀題相對於客觀題,就是有如此多的問題。

楊銳作為勇攀高分的學生,他的目標是讓語文不拉自己的後腿。所以,他刻意將大部分的時間給了客觀題,先將能拿的分都拿到,然後再用剩下的時間完成作文。

差不多搶在考試結束前一刻鐘,楊銳順利的寫完了作文。

長長的伸了一個懶腰,楊銳向四周看了看。

教室裏的其他人,還在拼命的做題呢,看他們的樣子,接下來的十分鐘,想要不出疏漏的完成試題,還是頗艱難的。

雖然是心理年齡30歲的人了,楊銳依舊不免有躊躇滿志之感。

也正是因為心理年齡30歲了,楊銳才知道一個高起點有多重要。

80年代尤其如此。

這是一個大學生有特權的年代。美國有程序正義,中國則有特權制高點。

成為一名大學生,楊銳以後無論是說什麽,做什麽,都會被人認真對待,總不至於用藐視和輕視的態度進行處理。

對楊銳來說,僅僅這項功能,就已經是很不錯的護身符了。如果說,黨員有兩條命,80年代的大學生,至少有兩管血。

“最後10分鐘,做完的同學注意檢查,不要東張西望。”監考老師注意到楊銳,好心提醒了一句。

楊銳笑笑,低頭將試卷翻到前面,看了起來。

有做的慢的學生,驚恐萬狀的擡頭,試圖找出那個“做完的同學”,又被老師警告:“都看自己的試卷,左右亂看的學生會被蓋章的。”

老師舉了一個章子起來,威懾力十足。

教室內再次歸於平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