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被補習(第2/2頁)

平江二毛廠的全稱是平江第二毛紡織廠,也就是平江市裏做毛線的工廠。在80年代,直到90年代,這都是紅透半邊天的工廠了。此時的大媽們可不跳廣場舞,所有大齡女性的業余活動都是織毛衣,不如此不行,因為市場裏很少有成品的毛衣賣,價格亦很貴,秋冬如果不想穿厚重土氣的棉襖的話,家庭主婦織毛衣是普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勞動。

毛線,即使是化纖的毛線,現在都屬於高档織物,因此,毛紡織廠比逐漸過氣的紡織廠要高貴,數量也要少的多。整個河東省只有四個毛紡織廠,簡稱一毛二毛三毛和四毛,待遇自然是一等一的,別說是鄉政府的馭手了,溪縣的普通公務員,也比不上二毛廠的工人風光。

這樣一個漂亮大廠,又是在平江市區,其招工名額的價值不言而喻。

平江師範學院卻是個清貴的地界,教師教授的教學水平再高,也不好幫孩子解決工作,即使自家的孩子有了工作,誰家又沒有一兩個親戚。

相比之下,一周跑兩天西堡鎮,小半年跑個二十趟,的確不算事。

可以說,外公把這個條件列出來,除去牛人級的教授和高級幹部,差不多是想請誰來給楊銳補習,就能請誰了。

楊銳覺得太難拒絕了,普通學生,又怎麽會拒絕這樣的條件。

不過,楊銳還是嘗試了一把,輕聲道:“我習慣自己復習了,感覺這樣效率更高。”

外公很開通,想了想,道:“你數理化是滿分,先放下。語文英語和政治,還有提高空間,先找這三科的老師試試怎麽樣?”

“我英語還行。”

“啞巴英語要不得哦。”外公笑了笑,道:“我知道一個人,去過莫斯科,也去過倫敦,我請她過來,每周陪你用英語聊聊天怎麽樣?不用專門做什麽準備,你們想聊什麽就聊什麽,提高語感,作文和閱讀都能答的更好是不是?”

楊銳默然,外公的提議令人無法拒絕,別說現在了,就是他讀研究生的時候,要有個英語倍棒的家夥陪自己聊天,英語水平都能蹭蹭的往上竄,考四六級的時候也不會那辛苦。

英語畢竟是語言學科,不對話光看書,效率肯定很低。

楊銳以前學英語的目標就是看得懂論文,除了背誦大量的生物專業英語詞匯以外,他的英語水平就沒什麽值得誇耀的地方了。但英語用的地方確實很多,尤其是在學術界,看論文寫論文只是一個門檻,稍微提高些档次,參加國際間的交流,繼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用的都是英語,而且需要快節奏的熟練英語,不擅長使用的話,高端交流也就難以為繼了。

大學裏的留學派為什麽吃香,其與英語的關系就很大。本土派的教授再擅長做實驗搞理論,稍微不留神,就要被人超過去,超過他的不是同僚,而是全世界。

“每周兩天嗎?”楊銳有點不好意思的問。比起補習老師的身份什麽的,提高現實的英語水平確實是有必要的,他總不能永遠都吃老本。

放在以後,要請一個高水平的老師用英語和自己一對一的聊天,一個小時少說要好幾百塊,這位送貨上門,又是外語如此金貴的年月,著實不容易。

外公微笑點頭,道:“每周兩天三天都可以,根據你的時間來定。那就說定了?”

“英語說定了。”

“嗯。”外公察覺到了楊銳的抗拒,微微頷首,道:“那我建議再增加一門政治,政治在高考的時候也是100分,它都是固定的題例,如果有個老師幫你整理,陪你一起背誦,效率肯定高,你覺得呢?”

楊銳再次沉默。他考試的時候,政治一半靠猜,一半靠抄,但腦海中的政治書籍和高考時的必然有所不同,補習似乎也是應有之義。

至於說有老師幫忙整理和一起背誦,更是令人有高大上的感覺。

雖然就總分而言,楊銳遠遠不需要補習,但作為一名曾經的補習老師,分數從來都是不嫌多的。最重要的是,銳學組更需要一名優秀的政治老師。

對銳學組成員來說,增加政治試卷的分數,是惠而不費的。

“政治也說定了?”外公微笑。

“好吧,補習政治的時間要少一點。”楊銳哀嘆,重生高考,還是擺不脫要參加補習的命運啊。

果然補習才是高考的主旋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