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研發鏈條(第2/2頁)

楊銳反而奇怪:“為什麽一定是日本有了成果,咱們才去抄?”

“國產化和抄是不一樣的。”姚悅急了:“就是填補國內空白,為國家節省外匯……”

“那還不是抄。什麽國產化的研究,是最浪費時間和資金的項目,這又不是軍事裝備。”楊銳心裏說:我就是抄襲,也不會抄已有專利的技術,搞重復研究有什麽意思。

呂芝也側著腦袋看了實驗準備,她還不太清楚楊銳準備做什麽實驗,問:“你們是想在日本研究的基礎上做實驗嗎?這樣比較難吧。”

在國人心裏,外國研究自然是先進的,在外國基礎上做研究,自然是艱難無比。

這其實也沒有錯誤。

實驗科學都是要依托實驗器械來完成的,沒有實驗器械的實驗科學就是無根之萍,也許,偶爾會有一兩個靈光一閃的點子出來,替代反復的機械和設備,但是,要想一輩子靠靈光一閃混日子,這種人就不應該搞實驗科學,應該去唱小星星。

外國的實驗室裝備先進,他們能研究的範圍就廣。國內若是想在他們的基礎上做研究,最好要有更先進的裝備,至不濟,也得有差不多的儀器設備才行。

這就比如守門人列文虎克,一個沒有受過正規教育的荷蘭人,當他磨出了優秀的透鏡,看到了微生物的世界,即使他的文章《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皮膚、肉類以及蜜蜂和其他蟲類的若幹記錄》是如此的粗糙,英國皇家學會的科學家,也不得不在借助列文虎克的顯微鏡證實了論文的情況下,將之刊登在英國皇家協會刊物上。

其他人就算再聰明,唱的小星星再好聽,沒有一台放大倍數兩三百的顯微鏡,他也沒資格在列文虎克的基礎上做研究。

現代工業的發展,令科學的門檻變高了,而非是降低了,追趕發達國家的腳步,對80年代的中國人來說,是一項艱辛的乃至於看不到希望的工作。

呂芝如果在大學實驗室工作三四年,就一定不會問這樣的問題。

然而,楊銳的答案是肯定的:“我們要避開日本制藥公司的技術壁壘,嗯,現在還不能稱之為壁壘,就是些絆腳石,不管怎麽樣,我們必須要用自己的方式,完成某些基礎性的研究,這是做植物提取法的基礎,接著,我們要在此基礎上,建立自己的植物提取法的技術壁壘。工作很繁重,研究人員又很少,所以,咱們現在就開始吧。”

楊銳說著,就布置起了任務。

若是歐美的大型制藥公司,才不會這樣做呢。他們會先使用日本制藥公司的研究成果,不管它是否有技術專利,然後,在此專利基礎上有了能賺錢的技術誕生以後,他們才會逆向尋找解決方案,找到了解決方案自然很好,開開心心賺錢。假如實在找不到解決方案,那就悍然侵權,等對方起訴,就派幾十只律師每天陪對方打官司,同時開心賣藥。

中小型制藥公司都很畏懼這種大型禿鷲。因為這種專利官司往往一打就是幾年時間,幾十上百人的律師團,一年或許會花掉幾百上千萬美元,中小型制藥公司不等法庭宣判就要倒閉,只有大型制藥公司才玩得起。

楊銳不是純粹的研究者,他想通過這項技術賺錢,本身又只有超小型的生物研發團隊,就必須先解決對方的技術專利,再建立自己的技術專利,然後拿著所有的專利一股腦的要價。

而這些所有的步驟和過程,都是需要實驗和論文支撐的。

沒有過程,就拿一個結果出來,除了那些超大型的巨無霸,任何國家的藥監局都不會理睬的。制藥公司亦不會好好出價。

哪怕只是一種提取法的區別,也得建立起嚴格的研發鏈條。

這對資金嚴重不足的楊銳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他也只能安慰自己,還好現在是生物技術元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