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節 不一樣了(第2/2頁)

很顯然季子安也是花了一些心思去調查去調研的,而且也說得很中肯到位。

“那這些方面上我們差距的確比較大,但我們可以去追趕,我們的優勢呢?”沙正陽繼續問道。

“薪資優勢,土地優勢,電力優勢,我能找到的就是這幾點,電力優勢應該是階段性的,我估計隨著國家對電力投資力度加大,三五年後這個優勢可能就不會存在了,薪資和土地優勢呢,估計還會持續比較長,畢竟這個客觀條件擺在那裏。”季子安也顯得有些沉重,“問題是我們優勢這麽少,劣勢卻那麽多,我們怎麽來彌補,怎麽去追趕?如果說服務體系和工作作風,這是我們政府層面的,我們可以去努力改善改進,但是產業鏈呢,融資體系呢,進出口渠道呢?我覺得這幾個要素真的有點兒棘手。”

“老季,我和你的觀點有些不一樣呢。”沙正陽搖搖頭,“在我看來,產業鏈這一塊隨著我們招商引資一系列措施和項目到位,整個產業鏈各個環節都會逐利而來,這是生產需求和市場經濟決定了的,當然這肯定還有一個過程,……”

“融資體系這一塊的確問題多一些,我們內陸地區相對保守,在政策實施推進上也顯得更謹慎,這一點我和老雷也有過一些考量,比如在京滬兩地去召開一次推介和對接會,主要是針對外資銀行和股份制銀行,歡迎他們到中州來落戶,介紹一下我們這邊的產業發展和政策,另外,我們也打算組建中州銀行,嗯,一家主要服務於我們中州本地中小企業發展的銀行,再比如,對接一些創投基金,鼓勵他們來中州落地,……”

“至於說進出口渠道這一塊,我倒是覺得距離遠近不是問題,關鍵在於我們的工作周到細致程度,可能運輸成本有一些影響,但是和我們薪資水準、土地成本帶來的優勢相折抵,我覺得這個差距不大,但我覺得問題真正棘手的還是我們自身的服務作風,根深蒂固的這種官本位思想,吃拿卡要的習慣性作風,拖一拖磨一磨的慣性動作,高人一等的管理者思維,這不是一場兩場專項活動,也不是調整幾個領導幹部就能徹底扭轉過來的,這需要一年兩年甚至三年五年的持續深入的改進改造,可能才能收到一定效果,問題是在這期間,人家沿海地區也在發展,也在創新,我們的時間很緊,壓力更大。”

季子安不得不承認,沙正陽能當這個市長絕非偶然。

這些自己還在擔心還在琢磨的問題,對方都已經考慮到了,甚至已經開始尋找對策,而且其立足點和著眼點也和自己不一樣。

給季子安的感覺,沙正陽有些時候已經在以市委l書記的思維在考慮問題了,比如他輕描淡寫的看待自己所擔心的三方面,反而對自己認為相對容易解決的服務體系和作風問題格外重視,認為更難以徹底解決,這讓他更為觸動。

或許這就是差距,季子安在沙正陽來之前,對中州市的工作環境氛圍很不滿意,對楊天誠和譚振國、薛一行不滿意,對前任市長更是不滿意,覺得對方無能,很有點兒怨天尤人味道。

他甚至一度想過像省委打請調報告,不願意再繼續在中州工作下去了,但是現在,沙正陽來了之後,他感覺到了一種從內部生出來的變化,而且這種變化還在持續的增長,這很是給他以鼓舞和信心。

但現在,季子安感覺是真的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