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08章 演出籌備中

高笑相聲團那邊的前段交流也做的差不多了,接下來就要輪到向文社了,在向文社這邊說完相聲之後,他們也就該回台灣了。

曲協那邊也有問何向東看看是不是能做一場商演,熱鬧熱鬧,也給台灣同胞留下個深刻的印象,畢竟現在向文社是唯一一個能辦商演的相聲社團。

只不過何向東慎重考慮過後,還是婉拒了,他不清楚這些人的水平,怎麽能貿然拿到商演上去呢。

商演的觀眾可都是花了大錢的,要讓這些人滿意,覺得票錢花值了,這可不容易。

非得是在小劇場磨練過很多次了,已經驗證過自己的水平的演員才能上去演出。

像台灣來的這幫人都沒在向文社試驗過,何向東哪裏知道觀眾買不買票呢,萬一他們賣不出票去,那不是完蛋了。

再說就算勉強把他們弄上去,本著對觀眾負責,也為了維護向文社這塊招牌,何向東肯定也是讓自己演員唱主角,他們肯定變成是湊數的了,那樣反倒是不美了。

所以何向東還是決定把演出地點定在了小劇場內,就在天橋的四方茶館裏面。

接下來就是跟高笑相聲團那邊的對活兒交流,這不對活不知道,一對活兒發現問題大發了。

台灣相聲因為是沒有得到過完整傳承的,很多東西都是靠他們聽廣播琢磨的,然後又根據當地人的欣賞習慣進行更改,所以他們的相聲的發展已經跟大陸很不一樣了。

他們的一些想法反倒是跟馮爺比較像,馮爺一直在推動泛相聲化理念,豐富相聲表演形式,甚至要把相聲小品化,他現在都不怎麽說相聲了,反倒是演小品居多。

原先他的這套理論雖然沒少挨罵,但還是比較有市場的,畢竟前些年的相聲太不景氣了,太多人想求新求變了。

誰知道半路跳出來個何向東,結果他還是憑借傳統相聲紅透半邊天的,那些求新求變的沒什麽搞頭,這個保持傳統的反而出息了。

所以馮爺現在就尷尬了,雖說他還在推行他的那套泛相聲理念,但是現在已經很不吃香了,也就是幾個體制內的人在響應他。

現在正在崛起的民間相聲界,無一例外,全都是在說傳統相聲,畢竟向文社已經珠玉在前了,向文社現在是民間相聲界的扛把子。

台灣相聲界也有點泛相聲化的意思,但這並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兩地的包袱笑料不一樣啊。

這其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何向東心中早有預料了,這也是他不肯答應商演的最大原因。

三裏不同風,十裏不同俗。

因為文化地域的詫異,人們對語言類包袱的笑料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樣的,就像東北人喜歡二人轉類型的演出形式以及包袱,相聲過去就不一定好使。

京津一帶是相聲市場,自古以來便是如此,二人轉過來八成就要折了鞭了。

然後南方,相聲的南方市場一直很難打開,南方人對北方相聲還是比較慎著的,外號江南旗的張永爺在南方拼搏很多年,才把相聲種子撒了下去,勉強在南方打下了相聲根基。

至於台灣就更是如此了,台灣地處海峽那岸,再加上兩地文化交流不通暢,所以這種喜劇的地域類別的差距就更大了。

台灣人的包袱拿到大陸很難響,大陸這邊的演員過去也一樣是死在台上,這太正常了。

世界也是如此,這是語言類笑料的天然屬性,包括外國的脫口秀,外國人聽了哈哈大笑,中國人完全是一副冷漠臉,文化不同,笑點自然也不同。

唯一能突破這種界限的,就是肢體喜劇,比如卓別林還有憨豆,這都是世界性的喜劇大師,他們突破了地域和文化界限。語言類喜劇人尚沒有能做到如此的。

何向東的相聲已經走紅全國了,這不容易,他也是現在相聲界唯一一個全國都紅的相聲藝人,這可不比當年,當年走紅容易,老百姓娛樂生活太少了,能聽個廣播都樂的不行了。

現在人家的娛樂生活多豐富啊,在這種情況他還能走紅全國,那可就真說明能耐了。

何向東有這本事,也跟他那些年闖蕩江湖是有分不開的關系的,他跟著師父闖蕩江湖十幾年,走遍了祖國大地,各地人的欣賞習慣他早就摸得一清二楚了,所以有此成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包袱笑料不一樣,這是個問題,但也不是無解的難題,好好做本子,弄出幾個好活兒來,應該不難。

接下來的幾天,何向東一直在跟高笑相聲團的人弄本子,這些人工作倒是認真,都在和何向東反復推敲琢磨。

現在已經把節目都定好了,活兒都弄得差不多了,高玉培對向文社也很熟悉了,倒是隨意了不少,他伸伸懶腰:“啊,累死我了,總算是弄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