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5章 海之祭

聽著杜坦之的話,敖沐陽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他信杜坦之的話,再說了,村裏已經走上正途,有沒有上頭政策的支持都沒問題。

杜坦之怕他不信,就繼續補充道:“龍頭村的發展,市裏、縣裏不會明確的來插手,但會從側面提供幫助。簡而言之,你自己打上路中路和下路,縣裏、市裏會給你打野、打輔助。估計未來兩三年,市裏還會把村裏跟國際上掛鉤,很快就會有外國旅遊團到來吧。”

村裏有外國遊客,不過都是散客,紅洋是海港城市也是個國際化都市,城市裏有不少外企和外國工作人員,他們這些人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很感興趣,經常會有黃頭發藍眼睛大鼻子進村。

兩人聊了一會,祭海開始了。

王家村和後樓門都有人來幫忙,楊樹勇親自過來,敖沐陽看到他後就招手道:“老楊,你們村今天不祭海嗎?”

楊樹勇道:“我們村等元宵節結束再祭,今天不跟你們村爭,反正也爭不過你們。”

現在漁村搞活動都是為了制造噱頭吸引遊客,關乎傳統的原因已經很少了,所以今天留在村裏過年的遊客幾乎都來了龍頭村,而沒在村裏過年的遊客又不會這麽早來旅遊,或者說他們正月裏就不會出來旅遊,這樣其他村沒必要花費人力財力去搞沒用的祭海活動。

楊樹勇此番過來還有其他目的,他說是來幫忙,其實來學習。

以前祭海活動的主體是漁村裏的家族,大家夥以家族或船組為單位,進行集體送船祭海的活動。

後來這些年隨著近海漁獲出產量劇減,出海船只也劇減,而沿海養殖戶大為增多,這樣祭海活動的參與者從最初的船老大變成了今天的養參、養魚、養蟹和育苗的專業戶。

像前灘鎮這些漁村,多數從九十年代初期就不再舉行祭海活動,二十幾年下來,關於活動的規則和項目都遺忘的差不多,如今得互相學習。

楊樹勇過來是帶了禮物的,那就是一些面塑。所謂面塑可以理解成用白面做成的形狀不一的模型,有龍鳳呈祥、八仙過海、百花齊放、海底世界之類。

龍頭村自己也做了面塑,其中姜曉玉帶著幾個婦女做了個盤龍面塑,這是要祭奠的龍王爺了,有頭眼身尾,有龍須有龍鱗,上面塗著顏料,金鱗閃爍、五爪蒼勁,栩栩如生、神采奕奕!

紅洋漁家祭海就是祭奠龍王爺,海龍面塑送到碼頭上壘起的高台上,前面有供桌,敖沐兵指揮著一行婦女把貢品送上去。

貢品主要是三牲,豬、雞、魚,相比祭祖,祭海用的貢品少,可是講究多,比如豬,祭祖用的是豬頭,祭海用的卻是整豬,且以黑毛公豬為最佳。

龍頭村選了一頭種公豬,這豬個頭很大,跟個小三輪車似的。

這個是敖沐陽讓拉忠給宰殺的,因為祭海用的豬要把毛圈剃掉,只在豬脖子上留一圈黑毛證明它身份就行,另外還要在皮下吹氣,讓它看起來個頭更大、更加威風。

拉忠做臭豬肉也是這樣,他幹這個最專業。

準備祭海了,大豬被擡了上來。

敖沐陽打眼一看,這豬脖子上留下好大一圈黑毛,見此他便急了:“誰指揮的剃毛?不是留下一小圈就行了嗎?這是幹嘛?給豬系了個圍脖?”

敖沐東拿出刮刀急匆匆上去善後,敖沐陽看了後搖頭:“還是不行,再少點,把它豬頭後面的黑毛都剃掉,這弄的跟絡腮胡子似的,能這麽整嗎?”

距離祭海的良辰吉時不遠了,敖富貴拿了個紅綢布打結做大紅花的樣子披掛在豬脖子上,然後有人往公豬後背上殺後,將皮下充氣,然後綁在搭漁網,這是有寓意的,象征著一網下去撈上個如公豬大小的魚。

雞和魚倒是好解決了,雞是大公雞,魚是大加吉魚。

祭品送上去,敖沐兵和敖沐鵬幾個壯碩的青年擡上去一座龍王廟。

這龍王廟不是石質的,而是用木片和紙紮起來的,是要點燃獻給龍王爺的禮品,以前還有童男童女,敖沐陽把這個給去掉了,那搞得跟殉葬似的,不利於龍頭村的形象宣傳。

紙紮龍王廟出自敖志滿的手,老手藝人做的東西就是精美,整個龍王廟有兩米長、寬、高,方方正正,個頭很大,真跟個屋子一樣。

廟門是木板,上面雕刻有松柏,這就是松柏門,上面懸掛匾額,寫著‘龍王威武’四個字,兩側則掛著大紅燈籠,燈籠下是紅彤彤的對聯,上聯是龍口吐春水,下聯是漁家斂福音。

龍王廟擡到後,敖富貴精神抖擻的站到碼頭上喊道:“技師到!”

一聽這話,杜坦之頓時忍不住的笑,他低聲對敖沐陽說道:“要不是龍王廟在跟前,我這以為自己在會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