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牛虎銅案(第2/2頁)

“難道這樣的國寶還有兩個不成?”吳老鼓著眼睛驚訝道。

點了點頭後,楊國豐臉上露出一縷回憶之色,想當年李家山古墓群發掘的時候,他也是親歷者之一,不過當時的他才二十多歲,只是跟在眾多考古學家身後畫圖記錄的小兵一枚。

但對當時李家山古墓群發掘前後的故事到如今楊國豐仍然記憶猶新。

首先,李家山古墓群跟國內大部分古墓的發掘一樣,並不是考古學家們的先知先覺,而是李家山附近的村民們首先在這裏找到了大量的青銅器。

當然,限於知識缺乏,當時的人意識不到這些曾經深埋地下的青銅器意味著什麽,但他們很清楚貧困的家庭需要更多的錢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再加上當時銅的價格比較高,每公斤在4毛,幾乎是鐵的兩倍,所以大部分村民都把挖到的青銅器拿到鎮上的廢品收購站賣錢。

當然大部分的青銅器都是被砸爛了的,因為剛出土的青銅器上沾滿了大量的土和銹跡,這些東西太沉,廢品收購站不願意要,所以必須在賣之前,先清除一下。

老百姓可沒有考古學家那麽好的耐心,砸成碎片要遠比整個一件好清理多了!

當然了牛虎銅案被挖出來後,並沒有被砸爛,因為這個東西太精美,挖出來的村民也覺得是這是個好東西,不過再好的東西,也不頂餓,為了錢,村民把挖到的牛虎銅案賣到了收購站。

當時廢品收購站屬於國營,所有的銅料收上來後都要回爐,冶煉成銅後支援國家建設,但當時的廢品收購站書記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也知道這個精美的牛虎銅案是個好東西。

所以就用自己的工資,填補了廢品收購站的賬目,把這個牛虎銅案給留了下來。

不得不說,當時人的覺悟比現在高多了,即便是幾塊錢也沒有人敢貪汙。

隨著李家山挖出的青銅器越來越多,風聲自然也就傳到了當時玉溪市文物工作站考古專家的耳朵裏。

只是來了一趟,簡單的對李家山進行實地考察後,這裏埋藏著一個戰國到漢初大型古墓群的事情便被考古學家們確定了。

接下來自然是考慮發掘的問題。

緊接著便有了四川博物館鎮館之寶的“牛虎銅案”、“鎏金騎士儲貝器”等一大批古滇國時期的文化珍寶問世,同時也轟動了全國。

但等到考古發掘完成幾年後,考古學家們又打聽到國寶“牛虎銅案”並不是只有一個,而是在古墓發掘之前,已經有一個小點的被賣到了當時縣裏的廢品收購站。

這樣的消息足以讓任何參與李家山古墓群發掘的人興奮萬分,要知道牛虎銅案可是國寶,而且是六七十年代與“銅奔馬”齊名的唯二國寶之一。

但當考古學家們找到當時已經退休在家的廢品收購站書記時,對方告訴他因為李家山古墓的發掘,以及“牛虎銅案”在全國的轟動,為避免給自己惹來麻煩,所以早在退休前,就把那個小牛虎銅案給砸了!

至於碎片去了哪,因為時間太長,對方也記不清楚。

面對一件國寶就這樣因為保護意識的薄弱而流失,考古學家們除了扼腕嘆息之外,也沒有別的辦法。

“這麽說這件就是當年被砸碎流失掉的牛虎銅案?”吳老盯著桌上六塊碎片驚訝道。

“應該不會錯,不過還需要進一步的鑒定!”楊國豐道。

不過面對楊老期待的眼神,劉東很痛快的搖了搖頭,他比誰都了解這件牛虎銅案的真假,而且鑒定就意味著要交到別人手裏,如果碰到貪心的人,這件本來能算是流失文物的東西,恐怕就真的要不回來了!

所以盡管楊國豐一個勁的勸說,但劉東就是吃了秤砣鐵了心!就算吳老幫腔,劉東也拒絕了對方拿回去鑒定的要求。

至於修復的問題,劉東的舍利元光就能夠辦到,不過想要把已經散成六片的牛虎銅案重新恢復完整,還要求助於自己的便宜師傅,不過現在對方也不知道在哪,所以還要等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