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大明宣德爐(第2/2頁)

放下粉彩瓶後,劉東在鐵架上眾多古玩中掃視了一遍後,伸手從第三層上拿起了一個敞口、頸矮而細,扁鼓腹,三鈍錐形實足,口沿上置橋形耳,高越二十公分,外表呈褐色的銅爐。

倒翻過來一看,果然不出劉東所料,“大明宣德年制”而且德中間少一橫的經典宣德爐款出現在他的眼中。

其實,宣德爐一般是指大明宣德時期燒制的銅香爐,簡稱“宣爐”。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黃銅鑄成的銅器。

雖然歷史已經不可考,再加上宣德三年的宣德爐沒有標準器,但是在有關宣德爐的兩種傳說當中人們還是更信奉第二種,即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時,為滿足玩賞香爐的嗜好,特下令從暹邏國進口一批紅銅,共三萬九千斤,責成宮廷禦匠呂震和工部侍郎吳邦佐,參照皇府內藏的柴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史籍,設計和監制香爐。

而且為保證香爐的質量,宣德爐用的銅料反復精煉了十二次之多。要知道,在以前的皇家鑄造的香爐也不過精煉六次而已,另外,宣德皇帝財大氣粗,除了原本的精銅之外,還在其中加入了黃金、白銀等幾十種貴金屬,經過巨大努力,終於在宣德三年,極品銅爐終於鑄造成功,這批進口銅料共計鑄成三千座銅爐,也有說五千座的,不過從此之後宣德爐便再也沒有鑄造的記載。

宣德帝見到這批自己親自過問的香爐,每只均大氣異常,寶光四射,很有成就感。這些香爐,把其絕大部分陳設在宮廷的各個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賞賜和分發給了皇親國戚,功名顯赫的近臣和各個有規模香火旺盛的廟宇。這些宣德爐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見其形。經過數百年的風風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鑄造的銅香爐極為罕見。

大明宣德爐是明代工藝品中的珍品,宣德爐的鑄造成功,開了後世銅爐鑄造的先河,在很長一段歷史中,宣德爐成為銅香爐的通稱。

而且,宣德爐的特殊地位,以及它華麗的外表,精湛的工藝,也讓它成了歷代皇室和高官顯貴們欲求之而不得的頂級珍品。為了牟取暴利,從明代宣德年間到民國時期,古玩商仿制宣德爐活動從未間斷。

甚至,就在宣德爐停止制造後,部分主管“司鑄之事”的官員,召集原來鑄爐工匠,依照宣德爐的圖紙和工藝程序進行仿造。這些經過精心鑄造的仿品可與真品媲美,專家權威也無法辨別,至今國內各大博物館內收藏的許許多多宣德爐,沒有一件能被眾多鑒定家公認為是真正的宣德爐。鑒別真假宣德爐已成為中國考古學中的“懸案”之一。

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使刻有宣德款識的銅香爐,在國際藝術品市場上價格極低廉,遠遠比不上其它造型的中國古代青銅器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