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無價之寶(第2/3頁)

拆除了原本用來掩飾的山水立軸畫心和托背,一張長90厘米,寬50厘米左右,表面少量分布著一些灰色的黴點,但大體呈古舊黃色,平坦的仿佛紙張一樣的東西出現在王錚幾人面前。

“這是單絲絹!!”

看著剛才還冷靜的王森此時,一幅目瞪口呆,難以置信的表情,王錚雖然不明白單絲絹代表著什麽,但心中也隱隱有種撿到寶的感覺。

“什麽是單絲絹?”一邊的王乾問出了王錚心底的疑惑。

“老板,絹是絲綢的一種,而絲綢可以細分為紗、羅、綾、絹、紡、綃、縐、錦、綈、葛、呢、絨、綢14大類。其中絹的一些品種用於古代抄寫詩賦、繪畫、記載文獻、書寫經文等。中國最早的絹畫目前是周穆王時的《八駿圖》,這是見於記載的第一幅絹畫。”

“絹有單雙、生熟、圓扁、粗細之分。單經單緯的叫‘單絲絹’,雙經單緯的叫‘雙絲絹’;生絹是未漂煮過的絹,吸水性強,熟絹是經過練漂處理,拒水性佳。”

“另外,書畫所用的絹和紙對於書畫的斷代起著一定的作用。一般來講,唐代以前的作畫多用絹本,甚至連壁畫也常以絹地,自唐代以後多用紙本。在晉唐以前的書畫藏品中都是單絲絹,迄今為止還從未見過有雙絲絹的案例存在。五代到南宋的絹本,較前代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變化,除了單絲絹外,還出現了雙絲絹的結構形式。這種雙絲絹的經線每兩根為一組,每兩組之間約有一根的空隙,緯線是單絲,緯經交織時,每組經線中的一根沉在下面,另一根浮在上面。雙絲絹的使用大多見於明代,到了清代則經緯都為單絲,前幾朝的雙絲幾乎不復存在。”

“按照常規,絹色的變化應該是越黑年代離得就越遠。但不盡然,由於絹料的質量有高低之分,保存的狀況有好壞之分。有的絹本歷久而如新,有的絹本閱淺而如舊……”

“停停……!”看著王森神情激動,言語滔滔不絕的樣子,王錚頗為頭疼的打斷了他的話,“普及知識的事,我回去找本書自己看。現在,咱們是不是先看一下它到底是什麽東西再說?”

“好吧!”王森頗有些意猶未盡的點了點頭後,才把目光集中到眼前的絹布上。

“這是生絹?”

“生絹?”看著剛剛平復的王森又有激動起來的架勢,王錚連忙問道。

“初唐以前的書畫都用生絹!”

王森的一句話,讓王錚怔住了。但很快他有反應過來,語氣激動道:“你的意思,這是一幅初唐之前的書畫?”

“初唐之前,這可是初唐!”王錚內心的思緒像燒開的沸水般翻騰起來。

也難怪他如此,別說是初唐,就算是中唐、後唐,或者排在更後面五代時期的書畫,他手裏都沒有一幅!

“快看看,這幅書畫到底是什麽?”在王森點頭後,王錚連忙道。

其實,王森此時的心情比王錚更急迫,畢竟對於古玩收藏和鑒定,他才是真正的喜歡。

不過專業限制,越是這種時候,王森心裏越是冷靜。連連呼吸了幾口氣後,王森才伸出雙手,先用鑷子撚起生絹的一角後,才一點點的揭開。

“果然不是一層!”

看著揭開後,下面仍然是古舊黃色的單絲絹,王錚心中了然。絹的重量很輕,也很薄。如果僅僅是一層絹的話,肯定不會讓王森感覺到重量上有那麽明顯的變化。

“這幾個是什麽字?”

指著剛揭開的生絹邊緣露出來的五個筆走龍蛇,筆畫復雜,形式奇古的黑色字體,王錚問道。

“這是小篆!”

“小篆?秦漢時代的小篆,那這幅畫是……!”

“不,它不到秦漢,而是南北朝時期的名家手筆!”王森興奮道。

“南北朝?南北朝也夠長了!”打消心裏的小遺憾後,“這五個字是這幅畫的名字?”

王錚可不認識小篆。

“嗯!”王森用力點了點頭,進而解釋道,“《文殊降靈圖》,南朝名家陸探微的《文殊降靈圖》!”

“陸探微?那個與張僧繇、顧愷之並稱為‘南朝三大家’,加上唐代的吳道子,被後世畫壇尊稱為‘畫家四組’的陸探微?”

“就是他!”王森神情激動的再次點了點頭。

“我的老天!”

驚嘆半晌後,王錚“啪”的一下,以手擊掌,言語中滿是興奮,“瑪德,這下可撿了超級大漏,發大財了!”

這可是陸探微啊,一千五百年前畫壇祖宗級的超級牛人。而且,到如今他沒有一幅作品流傳後世,那怕是摹本也沒有。

這意味著什麽?王錚心裏太清楚了。

無可估量的金錢,無法想象的榮譽,以及難以置信的超級吸引力!

“這是真正的無價之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