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2章 回鍋式推廣(第2/2頁)

“是啊,很多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沒錯,可這年頭那玩意兒不賺錢,好些都要失傳了,我們國家也報道過很多次都不管用,我們……”

“你不用管那麽多。”高冷臉色一沉。

老東連忙閉嘴,認認真真地寫下自己的工作內容。

“我會盡快買下這些媒體和出版廠,書商,所以需要一大批高素質國際人才,優先在北大清華錄取,那些海派出來幾年的藝術生挖一批,人力資源部接下來的重點目標是高價挖一批年輕的高素質海歸人才,薪水好說,只要對方是個人才。要能熟練掌握法語,中文,英文的美術生優先。”

“多少人?”負責人員對接的問道。

“五十人。”高冷算了算後有點吃不準:“先招募五十人吧,三十人美術生,二十人精通這三國語言的中文生,不夠就再招募。”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這麽大規模的招募,看來高總又有大動作,原以為過來只是解決一下yoko雜志的事兒,這會子看來,高冷動了別的心了。

招募那麽多美術生和中文生,看來高總要先從畫作等手作藝術品下手了。

“國內民間藝術家其實比較好找,各地媒體都有報道,現在是高素質的人才不太好找,尤其是短時間內要這麽多,這等於去中央美院要端掉一大批海派留學生,人才的競爭很激烈啊。”老東說道。

“現在最重要的是什麽?是人才。沒事兒,敞開了招,薪水到位了,什麽都好說。我想能投奔我們星光集團的,也是頗有遠見的。對了,這裏面有一批崗位是常駐法國的,法國這邊得建立一個專門的人才部,應該更好招募一些。”

會議室裏傳來了一陣陣的刷刷的記錄的聲音。

“還得請國內最優秀的譯者,這一塊我親自去請。”高冷伸出手摸了摸下巴,一張宏偉的戰略圖在眼前展開。

回鍋式推廣,是什麽樣的推廣呢?哪怕我們把這些濃郁的東方風格的東西拿到海外,要讓他們一下子追捧,怕是不會那麽容易。

尤其是文學作品,他們那腦回路跟帝國人本就不一樣,很可能無法代入以至於不喜歡,比如《紅樓夢》。而就畫作或藝術品而言也是如此,就拿剪紙來說,他們會覺得驚艷,但驚艷之後會追捧嗎?

未必。

準確的說,哪怕短時間內幾家媒體跟風,但也很難追捧。

要知道,藝術鑒賞這一塊,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向來都是西方國家影響發展中國家。

我們國家的知名的現代畫家,就沒有一例是沒有洋派鍍金的,再不濟也得去日本鍍金。也就是說,你在日本辦了畫展了,獲得了一定成功了,再回國內辦畫展,那含金量就不同了。

就拿國內目前很有名譽的大藝術家蔡國強為例,他如今的煙花藝術風靡全球,可最初也是在日本慢慢做起來的。他拿著他的畫作去巴黎,人不要,去東京,人也不要,最後,他去了日本當時還很鄉下的福島辦畫展。

當時的村民覺得很新奇,一個帝國人那麽誠懇地來這裏辦畫展,就聚集了起來。當時名不見經傳的蔡國強在福島開始做了起來,最後重新返回到東京辦畫展的時候就有了資格了。

而在東京辦了畫展,再回國內,就更是資格深厚了。加上蔡國強精通運營之下藝術創造力卻是驚人,如今在全球支持者眾多。

總有人說,蔡國強放煙花是汙染環境,得禁。不得不說的是,政府之所不禁反而支持,那是因為帝國的藝術家實在是太少了,而噴子真的太多了。

再看看其他大畫家,沒有一個沒有海外鍍金的。

這麽一看就能明白為什麽我們民間藝術家很難登上頂級藝術殿堂的原因了,哪怕有那麽一個兩個作品在海外拍出高價,也瞬間隕落。人拍的是那個作品,卻遺忘了這個藝術家。

因為這些藝術家不懂運營,不會英語,甚至一輩子沒有走出過大山。

這些民間藝術家,需要一個人推廣,用巧妙的方式讓那些洋人從作品看到藝術家本人的身上,慢慢地追捧,沉迷。

聽上去容易,做起來難。

這些民間藝術家這麽多年都沒火起來,那麽多人嘗試推廣也沒有推廣出來,是有很致命的缺點的:他們面對媒體很可能普通話都說不標準,他們甚至不願意離開深山,他們沒有接受過如蔡國強一般高等的教育。

聰明的做法應該是買他們的作品倒賣,就像賈森那樣,還能賺一筆錢。

而高冷的做法,讓人摸不透。

“很難捧起來啊,一群農民,怎麽捧?捧畫還差不多,花那麽多錢捧人?”

“是啊,還有文學作品,怎麽捧?《紅樓夢》這麽經典,不也沒推廣開?更別說其他了……”

散會後,幾名高管竊竊私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