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7章 華爾街神童(第2/3頁)

陳浩然回過頭來用一種敬佩的語氣對程曉羽和許沁檸說道:“這是我見過,最讓我感到比你更開掛的猛人,實在不能不叫人尊敬,看上去他和華爾街上的不少人一樣,自律且熱愛數字。但可怕的是他能精確回憶起15年前的一樁與自己無關的並購中買賣雙方的市值,而他最熱衷的智力遊戲是:用大量時間閱讀財務報表。這給他以巨大的成就感:賬目中隱藏的秘密,或通往削減成本的寶藏,或成為收購競爭對手的契機。事實上,只依靠這兩種手段——無止境的控制成本,不失時機收購——他就成就了兩個金融帝國,曾經的摩根和現在的花旗。”

“當然,這並非純粹的智力遊戲,還需要行動上的高度節制、自律與競爭性。他像機器一樣運轉:連續20年,每天5點半起床,在閱讀《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和《紐約時報》中開始一天。而那些阻礙他的人,比如,一個在他決定裁員時前來勸阻的女性國會議員,有著同樣的遭遇:被不留情面地斥責。”

“如果說這個美國第一大銀行花旗銀行的CEO有什麽超越人們的想象,那就是他的命運。他曾是華爾街上最幸運的人。哈佛商學院畢業後,作為桑迪·蘭斯的助手,威爾·戴蒙參與了一場長達12年、注定成為金融史上重要篇章的大冒險:借助一連串收購,他們處於中遊的J.P摩根的商業信貸公司變成了全球最大的金融機構之一摩根集團,43歲出任摩根大通總裁時,戴蒙已被理所當然地視為了這一金融巨獸未來的主人。

然後,他失去了這一切。

因與桑迪·蘭斯失睦,威爾·戴蒙被突然解職。這直接導致了摩根集團的市值在兩周內損失110億美元。一年半之後,這個全美最著名的待業者再度震動市場:邀請他出任CEO的美一銀行,短期內增長了70億美元市值。不過,他所面臨的,仍是一個被喻為‘即使大力神也做不到’的高難度扭虧挑戰,接踵而來的恐怖襲擊、安然案、經濟衰落則讓其難度倍增。

僅用一年時間,年虧損5.1億美元的美一銀行贏利26億,並實現連續14個季度利潤增長。而在外界普遍猜測其何時重新開始自己最擅長的收購遊戲時,威爾·戴蒙選擇了耐心等待:為讓銀行做好充分準備,他甘願承擔‘缺乏戰略眼光’、‘只會削減成本但不能帶領公司成長’一類的質疑。直到2004年初,他最終宣布了美一與花旗銀行的合並。

命運之輪似乎為戴蒙特制了角色:入主全球第一大的銀行集團,碾壓摩根大通——他將開始華爾街上的王子復仇記?”

程曉羽還沒有說話,許沁檸就有些驚訝地說道:“這個故事聽上去很耳熟啊!簡直就是翻版程曉羽啊!”

程曉羽苦笑著搖頭道:“算了吧!別人比我牛多了,花旗和摩根大通那都是總資產上三萬億美金的怪物集團,我們這幾十億美金的小打小鬧跟小孩子過家家一樣,有什麽資格說別人是我的翻版啊!”

程曉羽覺得這個威爾·戴蒙跟自己一點也不像,這位華爾街神童反而在行事風格上和自己的妹妹蘇虞兮有點相似,蘇虞兮的辦公室裏有十二塊電腦屏幕,監控對著最“兮羽”所有重要的工作部門,但實際上她並不會看這些畫面。

她的作為,實則來源於這樣一種觀念:在高度競爭的IT業,讓自己扮演獵人而非獵物的唯一方法,是永遠有一張穩健的資產負債表。

而其近乎偏執的努力,不過是在追求一些最基礎的管理結果:紀律、效率。在“兮羽”這樣大型的高科技公司——光員工就有2.6萬人,蘇虞兮認為,只有永不停頓的壓力傳遞,才能在細節上不至失控。

除此之外,她要求六個利潤中心每個月提交一份50頁的數據簿:上面既有總收入中管理支出的比重,也有每款產品的銷售情況,甚至還有每名員工的手機賬單。

她會在閱讀與比較中尋找改善成本的方式:比如將海外分支機構的駐外員工替換為當地員工,就讓每個位置節省了超過10萬美元。

對於數據執著也許是每個成功CEO必備的性格。

許沁檸翻了個白眼道:“喂你可別忘記了‘兮羽’,論個人資產你現在可以排全球前二十了,絕對比這個什麽華爾街神童牛,而且你才多少歲?”

程曉羽笑了笑道:“論年紀我還是有點優勢的……”

陳浩然端著晶瑩剔透的高腳紅酒杯一邊晃蕩一邊說道:“曉羽,我覺得你等下應該說一說你和‘上河’的恩怨以及你的‘兮羽’背景,要不然我們這一次真不見得能虎口奪食,從‘索尼’和‘環球’這兩個老牌公司嘴裏搶走‘EMI百代’。”

程曉羽聳了聳肩膀說道:“好吧!我見機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