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戰爭與和平(三)(第2/2頁)

在《the.mass》趨向聖潔的吟唱之中,死亡逐漸增多,一個、兩個、三個……不計其數,最終營造出來的是銀幕上慘烈的景象,人們在不只不覺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在戰爭中更是如此。片中的死雖然是短促的,但在音樂的鋪墊之下卻顯得格外有力,及其強烈的傳達出戰爭的恐怖、悲慘與人性的沒落,在這個片段中,人的生命是這樣的轉瞬即逝。

當這七分鐘的短片播放出來之後,華夏大多數網絡論壇、“細語”和“S站”彈幕全都瘋了。

好評如潮水般湧來。

“實在太真實了!音樂讓人熱血沸騰,視頻讓人渾身發冷!導演牛B!”

“誰說華夏人拍戰爭片只會手撕鬼子的?程導牛B!期待程導演能拍攝戰爭片。”

“我看的眼淚花花的!我們的幸福生活,都來自於先烈們英勇的犧牲。”

“沒有口號,沒有垂死掙紮,也沒有煽情,只是真實而已,就是因為太真實,所以讓人難受。”

“這短短的幾分鐘,讓我感受到了戰爭,硝煙彌漫中的激情澎湃,戰火紛飛中的緊張血腥。程導演太牛B,這場戰鬥實在太壯烈了,搭配上這樣的音樂,無敵。”

“但我真實感受了諾曼底登陸……”

“爆炸,激燃,在《出征》裏我就熱血沸騰了,看到這裏更加的血脈僨張。好想程導演下一部拍戰爭片。”

……

但這並不是結束,第四小節《結束》是程曉羽剪輯的是多部電影的戰爭畫面,主要集中在登陸之後五十二軍所參與的西線戰事,以及德軍在二戰後期於西線發動一場絕地反擊——阿登反擊戰,又稱突出部之役,包括發生在法國卡昂的《112高地爭奪戰》,而最後則剪輯了前蘇聯拍攝的《柏林戰役》。

在程曉羽的剪輯裏並沒有突出戰爭的正義性,而是強調了戰爭的波瀾壯闊的宏偉與血腥罪惡的殘酷,最後在號角聲中,畫面定格在,黑白色的殘破世界,堆積成山的屍體,只剩下一面殘破的紅色旗幟在飄揚。

程曉羽並沒有剪輯出歡慶勝利的場面,而是用這樣圖畫,預示著這場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戰爭結束了,但是卻沒有勝者。

可僅僅是這樣並不能達到反思戰爭的高度,程曉羽還有後招,大屏幕變黑,接著出現第四章《人間》。

此刻登場的是上戲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劉光義,他將演唱的曲目是德語歌曲《AN.DEINER.SEITE》(《AN.DEINER.SEITE》unheilig)。

大屏幕是除了像成片的樹林一樣樹立的墓碑之外別無他物,劉光義站在這一片又一片鏡頭掃過的各種語言寫就的墓碑前面淺吟低唱,如同在念誦鎮魂曲。劉光義那副蒼桑渾厚的嗓子就能給人非常強烈的感覺,聽起來磁性十足卻絲毫不矯柔做作,輕易便能俘虜人心。更出彩的是程曉羽的曲子,前奏旋律讓人哀思沉重,副歌又讓人有所感懷。

而背景的全息影像上除了如林的墓碑,還有一排一排字幕以中英雙語字幕向上慢慢劃過。

“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余萬人,4萬多億美元付諸流水……”

看到這裏程曉羽,收斂了心神,對一旁的蘇虞兮說道:“做好準備了嗎?”

身著絲光黑裙,紅絲帶綁著麻花辮的蘇虞兮淡定的點了點頭。

程曉羽坐到了蘇虞兮身後,為他量身打造的巨大的雙底鼓架子鼓後面去,鋼琴、吉他、貝斯都在側面舞台,只有他和蘇虞兮將在這個可以移動的一小片升降台上,移動到主舞台的屏幕的中間。

程曉羽深吸一口氣,馬上,屬於蘇虞兮的時刻就要來了……

劉光義唱完,大屏幕上出現了最後一章,第五章——《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