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海上鋼琴師(第3/3頁)

施坦威與貝希斯坦比較更注重個性化,低音區一定是手有多大勁琴就有多麽響。說的更準確點,貝希斯坦就是聲音非常圓潤平滑,感覺高音似乎少了一點,其實未必是少了。施坦威的高音帶有非常明顯的一種特殊的金屬聲,顯得聲音很開揚。如果以人聲來比喻,一個是壯年人發出的聲音,一個是青年人發出的聲音。

從表現音樂來說,斯坦威的音色對於巴洛克來說相當不合適。所以不少使用現代鋼琴演奏巴赫,斯卡拉蒂,拉莫和庫普蘭的大師們都對它各種嫌棄,必須改造了才用。斯坦威是個性張揚的鋼琴,內斂的人很難與它合拍。德奧的作品用貝希斯坦的琴很好聽,而很多現代作品用施坦威更合適,他的表現力更適合。所以,貝希斯坦只有高音的金屬聲不可比施坦威。

法籍越南鋼琴家鄧太松彈奏蓓森朵夫,琴聲異常靚美,華夏沒有鋼琴家可以發出這種靚聲。旅美鋼琴家許斐平身前就堅決拒絕用貝森朵夫錄音。

但說到底,用什麽琴都看個人偏好。歐洲琴都有個大特點,就是感覺很沉重,彈奏時間長了顯得很吃力。蓓森朵夫和貝希斯坦的琴也是這樣,比較沉,很多人彈不動。

但程曉羽喜歡貝希斯坦那種對細節近乎變態的追求,所以最後選擇了李斯特的鐘愛。而且他還記得,他喜歡的《海上鋼琴家》電影裏出現的那一款花俏的平台鋼琴應該就是貝希斯坦。

所以其實他的內心早就有了選擇,貝希斯坦。

1900沒有下船,但是他會下,為了他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