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十年苦功一次光輝(第2/2頁)

但他的智力和經驗卻是充足的,可以充當導師和教練的角色。

祁明塵很明白,想要復興武術,想要實現他的理想,他首先就要有話語權,理論研究得再好沒用,只有‘打得贏’,他祁明塵說得話,才有分量,才有人肯聽,有人會相信。

這時候進行專業的體能訓練其實已經遲了,於是乎,他在進行自身體能訓練、繼續研究理論得而同時,也收養了一批年紀只有十歲左右的孩子,辦了一個小型的武校。

這些孩子就像試驗品,按照祁明塵琢磨出來的那條路子,把科學的訓練方法和傳統武術技巧結合起來,從小讓徒弟們進行科學的體能訓練、營養搭配、對戰訓練,希望能培養出一批真正能上擂台的傳統武術傳承人。

祁明塵這些徒弟的身體素質和實戰經驗,可能還要超過他本人,真動手,未必就不如他。

‘科學訓練’是要靠錢砸出來的,古人就有窮文富武的說法,進行現代化的體能訓練、營養搭配,都要花大錢。祁明塵這些年到處弄錢,有時候甚至都近乎騙錢,就是為了支持這個小小的武校,一面養活這些孤兒徒弟,一步步朝他自己那個不被所有人理解的理想去靠近。

這也解答了趙澤君一直以來的一個疑問,為毛老牛這麽精明的人會被祁明塵‘騙’。

老牛早就知道這一切。

為了滿足現代搏擊比賽規則,祁明塵這幾年一直在做一件事:提煉傳統武術中真正的實戰技巧,歸納成‘擂台技巧’和‘戰場技巧’,前者可以參加比賽,後者是單純的殺人技術。比如一手撩襠,一手抓起一把沙子眯眼,這種招式在太極拳和八卦掌裏都有,但顯然不能上擂台。

這項工作做得越深,祁明塵越是心寒。

他發現,基本上能在擂台上使用的技巧,在現代搏擊中早就有了,很多比傳統武術還更加成熟。

大部分的現代競技格鬥,從傳統武術裏都有所借鑒,有的幹脆就是根據傳統武術演化提煉來的,比如中國特有的散打,部隊裏的擒拿、肉搏殺敵、捕俘技術等。

近代一百多年來,現代格鬥一直在科學的幫助下高速發展,而傳統武術,卻在套路的路子上越走越遠。此消彼漲。

至於剩下的那些致命的‘戰場技巧’,在現代社會中顯然即無用。

祁明塵的師父據說不會打架,幹瘦幹瘦的,挨打的本事也不咋地,但有一手絕活:‘摳眼珠子’。

年輕時候在武當山顯得無聊,天天練同一個動作:摳樹皮。十幾年下來,據說只要出手就能一定能把人眼珠子摳下來。

沒什麽竅門,就是穩準狠,同樣的動作,他練了十幾年,琢磨了十幾年,只要出手,就一定比別人更快,更準。

熟能生巧,十年練一招,提高成功率,這就是所謂的絕招。

擱在古代,有了這一招,就是高手,就能去保鏢,去看家護院,魂一口飯吃。

普通人肯花死功夫,把任何一個動作練十年,都能成絕招。

哪怕去轉筆,每天轉五個小時,十年下來,保證也成世界轉筆第一人。

但是在現代,練這種‘絕招’,不僅荒廢了十年最寶貴的光陰,一動手就把後半輩子給搭進去。

換而言之,祁明塵這十幾年來,一直在做無用功。

想到這裏,祁明塵絕望了。

當初收養那些孩子,雖然是抱著功利性,可這些年相處下來,他一手養大他們,亦父亦師,看著那些年輕單純的臉龐,祁明塵最後決定,趁著這些孩子還年輕,還能學點別的謀生技能,給他們一條出路,這個武校散了吧。

哪知道,剛宣布這個消息,第二天武校裏一個24歲的小夥子就不見了。

留了一封書信,大概意思就是說,既然正規比賽不能打,他就要去打黑拳。

祁明塵查訪了半個多月,總算打聽到了這個徒弟的下落。

趙澤君看了眼信,字寫得很難看,還有不少不通順的地方,文化程度顯然不高。

其中有一句話,老趙倒是有些觸動。

‘我練了十年,不能一次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