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減免稅收(第2/2頁)

“嗯。”張大春點頭。

趙澤君回頭看了看門口的方向,雙手一攤,說:“那就對了,殘疾人生產效率天然就比正常人低,管理難度也大。您要是同意,我把這兩百多人都開了,雇傭普通工人,那我今天絕對不來麻煩您,其他企業該怎麽樣,星星廠也怎麽樣,同等對待。”

“那怎麽可能!”張大春瞪眼說。

“這不就是了嘛。”趙澤君笑了起來,說:“畢竟還是有不同的嘛,即然有不同,當然要區別對待。政府不直接采購,不直接補貼,總要給點政策。別的就不說了,我一年給兩百多個人繳納社保就是幾十萬上百萬,這不就變相的幫區裏減輕了負擔嘛。”

張大春皺眉想了想,說:“看來你今天是做好了充分準備的啊。土地暫時不能給你,財政直接補貼也不可能……”

“稅收呢?”趙澤君問。

“減稅?”張大春沉吟了起來。

“張書記,國家可是有相關規定的,星星廠這類型的企業,有稅收減免政策。我的要求不過分,算是在情理之中吧。”趙澤君旁敲側擊的說。

的確有減免規定,只是前幾年星星廠貨都賣不掉,哪裏談得上稅收,所以很多人都忽視了這點。

全世界的商人頭頂都壓著稅收這座大山。稅很重,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林林總總加在一起,占到了企業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這年頭不偷稅漏稅的企業肯定有,但大多數賺錢的企業,多多少少都存在偷稅漏稅的情況,交不交稅,交多少稅,直接決定了一家企業是虧本還是盈利,能否生存下去。

查私企老板的稅,一查一個準。

稅收減免,具體減免多少,要當地的一把手說了算。

這一次張大春倒是沒有再找理由推脫,沉吟了片刻,說:“地稅管著的營業稅幾個稅種,倒是可以給你減免一部分。不過增值稅和其他幾個稅種,你要找國稅才行。”

“張書記,我找國稅沒用啊,星星廠的情況,我跟國稅說不著,只有區裏才最了解。您是不是讓區裏負責的同志出面,和我一起去國稅去辦理相關手續?”趙澤君說。

“這當然沒問題,我給區裏地稅的同志打個招呼。現在就辦。”張大春拿起電話,撥了個號碼,接電話的大概是區裏地稅部門,張大春在電話裏吩咐了,讓對方派人去星星廠,和星星廠財務人員一起去國稅局,盡可能辦理減免。

“趙總,能給的政策,能幫你們企業的,也就這麽多了。”張大春掛了電話,攤開手說:“星星廠的情況的確特殊,希望你能辦好它。”

“張書記,地稅方面具體能給減免多少呢?”趙澤君問。

張大春笑了,問:“你想減免多少?”

趙澤君想了想,說:“我想免,不是減。”

張大春:“……”

……

在張大春的辦公室裏,一直談到快下班,總算談出了一個章程。

三年之內,星星廠在地稅這一塊,可以全免。

三年之後,逐年遞增,遞增到正常企業的一半稅收之後,再次和政府重新商洽。

等到那時候,張大春還在不在這個位置上,星星廠發展到什麽模樣,都還不好說,雙方都把問題留給了未來去解決。

但是星星廠方面需要承擔相應的義務。

除了確保現有的218個工人正常生產生活之外,還要幫助開發區進行下崗職工安置和殘疾人就業,簡而言之,以後這幾年,每年都要接受一批下崗員工,開發區如果有新的殘疾人需要就業,星星廠也是首選。當然了,數量上雙方具體協商,不可能一下子塞太多人進來,殺雞取卵。

這個新的‘義務’,對於星星廠而言,其實是好壞參半的。

負面影響很明顯,人員雜,沒有選擇余地,素質參差不齊,可能隨時進人,不停的調整人員安排等等。從樂觀的角度來看,至少免除了招工的煩惱。殘疾人的‘來源’是不固定的,但下崗工人這幾年很多,不怕沒人手。

其實這一點還是趙澤君本人主動提出來的,國企下崗工人的安置,從90年代中後期,一直到新世紀前幾年,都是各地政府頭疼的大問題。在GDP增長過程中,無時無刻都在困擾著地方政府。

一個是發展,一個是穩定,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上輩子同學的那個加油站在審批的過程中,就附加了一條,加油站基層員工全部從當地的下崗工人中招收。這給了趙澤君很大啟發,用做最後的籌碼,才有底氣和區裏談稅收。

生產制造行業,不解決稅收問題,效益再好都是白忙活。免了稅,星星廠一身輕松,才能真正的輕裝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