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9章 “是”與“非”的判斷(第2/2頁)

在這次的房屋買賣當中,其市場估值,是一個並不能精確確定的數值,唯一能確定的,就是市場估值高於石磊的出價。

而石磊的行為,則是擡高了傑克曼的最低報價。

這種行為,反饋到程序的角度,無疑就是石磊自行擡價而導致無效消費。是以,黑卡必然會做出無效消費且要對石磊進行懲罰的判定。

這其中就產生了矛盾,矛盾在於並未發生的事情和已經發生的事情之間。

並未發生的事情是石磊以九千三百萬美元購買那套住宅,這將會形成超值消費。

可人類的思維並非如此。

人類會對沒有發生的事情同樣進行結果的預估,而在一段程序裏,沒有發生的事情就只是一個簡單的0。

對於人類的思維而言,用九千三百萬買下那套住宅,跟用一億零二百萬買下,差距只在九百萬美元,而不在超值消費的點上。

在這筆交易當中,石磊損失的,其實只是少了九百萬的自主資金獎勵而已,而不應該影響到超值消費的判定。

但黑卡,走到“九千三百萬沒有成交”這個數據上,就會自動獲取一個0,然後,它就返回了。

返回上一層,是石磊自行擡價。

說白了,就是黑卡在這起事件中,獲取的論據不夠,在進行簡單的非黑即白的判定面前,被迫走到了上層邏輯之中。

而人類比人工智能牛逼的地方就在於,人類思維裏是存在灰色地帶的。

這個灰色地帶,在於九千三百萬到那套住宅的真實市場價值之間。只要在這個區間中的任何數值,都可以追溯到超值消費的範圍。

說的更簡單一些,那就是黑卡做的,是“是”的判斷,只要不是九千三百萬這個“是”,它就會判定其“非”。

而石磊做的,是“非”的判斷,只要低於市場估值,石磊就將其判定為“是”。

在這樣的差異面前,最終的決定取決於優先序列。

而石磊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