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六章 養貓人(第2/2頁)

這段結束的時候,小米被趙樂她媽帶走,離開之前鄭嘆還聽到趙樂她媽跟旁邊人聊天時說道大米,一副慶幸的語氣說還好領回來的是小米,不然碰上大米那種的話估計會郁悶。

而大米那邊,方萌萌則更慶幸當初選擇了大米,小米太能折騰了,還是自家大米聽話。

或許在一些人說來,別人家的貓總是好的,但就算誇贊別人家的貓,在養貓人心裏,排第一的都是自家貓,甭管是頑劣分子還是悶葫蘆,自家貓自家愛。

這個紀錄片並不止有楊逸外公的那些事,拍攝組的人還去采訪了另外一些人,雖然那後面的采訪沒鄭嘆的事,但鄭嘆還不能離開,有些鏡頭可能要補拍,鄭嘆得多留段時間,以防萬一,所以鄭嘆跟著他們,去看看那些被采訪的對象。

第一個去的是一位作家老先生家裏,老頭老太太都在。

采訪比較生活化,拍攝地點就在兩位老人家裏。兒女經常不在身邊,兩位老人就養了貓,現在養的是一只白色的田園貓,見到鄭嘆的時候那只貓很好奇也很警惕,一直躲在老頭老太太周圍盯著鄭嘆。

鄭嘆在屋裏面轉悠了一圈,那只貓沒什麽反應,只是伸長脖子盯著鄭嘆,直到鄭嘆來到它的貓窩,接近它的貓飯碗的時候,這貓炸毛了,沖過來弓著背朝鄭嘆揮爪子低吼。

“哎,您放心,那只黑貓不會打架的。”楊逸安撫了有些擔心的老太太,然後詢問兩位老人什麽時候能開始。

那只貓在鄭嘆離開它的飯碗和貓窩之後,就立馬又跑回老頭老太太身邊。

兩位老人都不知接受過多少采訪了,所以,對這種也能沉著應對。導演也不會去刻意地讓他們怎麽做。

老太太看書做飯老爺子寫作的時候,聽收音機的時候,以及這其中貓的反應等都有拍攝。

老爺子寫作的時候,貓就跳書桌上搗亂,在老爺子的稿紙上踩來踩去,推也推不走,再推的話就直接躺稿紙上面,除非老太太叫喚它,才慢悠悠起身。

老爺子也不惱,笑著用筆杆尾端給趴在稿紙上的貓撓下巴,“這家夥囂張得很,我一坐這兒它就跑過來欺負我……老伴兒?我老伴兒也不說它,反而還讓我寫點稿子出來贊揚下……”

看老爺子的樣子,一點都沒有被欺負的委屈和惱意,反而還樂呵得很。

老爺子說京城的文人好養貓,還舉了幾個同輩作家的例子。

文人筆下,京城的貓有些像被寵得面面俱到的少爺,雖然如今多數從抓老鼠管吃住的長工,變成了高樓公寓裏吃喝玩鬧的寵物,但骨子裏的爺味兒一點沒少。它們可不管面對的人是文學大家還是市井小市民。

楚華的貓是什麽德行?鄭嘆想了想自己認識的幾只貓,仔細想來,好像認識的幾只都有些特別,或許也具備楚華貓的代表性。

除了現在這只貓之外,老人也回憶了以前養過的貓,老太太還拿出相冊發給大家看。

采訪的時候,兩位老人時常沉浸在回憶中,有時候也會靜靜地思考,似乎忘了周圍還有人在拍攝采訪,出現了好幾次靜場。不過,不管是楊逸還是拍攝組的其他人沒有關機也沒有打斷,面上更沒有不耐煩的神色。

在來之前鄭嘆就被查理告知過這種情況,想來都是楊逸叮囑的。每次靜場之後,老人說的話都比較生動,很真實,很生活。說起上一只貓的時候,老太太眼睛紅了好幾次,那只貓陪這兩位老人十多年,算是壽終正寢。

拍攝組接下來又去采訪了一位國畫大師,老人采訪的時候還拿出一幅滿是貓腳印的畫,那時候老爺子正在畫魚,結果他家的貓跳桌子上搗亂,踩得到處是墨印,老人之後將那幅畫修了下,然後裝裱起來,收藏,家裏來客人談起相關話題的時候,老人就將那幅畫拿出來顯擺,說他家貓頗有藝術天分。

鄭嘆跟過去也看了那幅畫,還別說,看著挺有意境的,不愧是國畫大師,就像當年那部關於唐伯虎的電影裏放的那樣,總能化腐朽為神奇。

攝影師很善於抓拍一些細節,這些細節會讓整個片子更生動,更充滿靈魂。

整個拍攝下來,采訪過的養貓人中有藝術家,教育家,去過京城的幾所名校,圖書館,也去過一些平常人家。鄭嘆跟著走街串巷,不同的場地背景,形形色色的養貓人,脾性各異的貓,聯合在一起,再加上那些專業的制作和潤色,鄭嘆相信,這會是一個好片子,不管別人怎麽看,鄭嘆自認為是很好的。

聽拍攝組的人說,制作出來後這部片子很可能被送去參加比賽,不過,制作好也要等到明年,現在都年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