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2章 聚沙成塔已經完成了土建(第2/3頁)

其實石澗仁很有點不勝其煩,他不是諸葛亮,不需要在隆中廣開大門,探親訪友積累人氣,但現如今這個籌備組的工作確實又需要跟這些人多打交道多交流,相互加深印象,對其中很多人都是呼朋喚友帶來一些價值觀趨同的夥伴也更需要,可這種動輒一聊就是兩三小時的清談對他來說極為浪費時間,而且經常晚上好幾撥兒人七八個十來個,或坐或站的在帶著歐洲風格的廠長辦公室裏面談天論地,針砭時弊,頗有些政治沙龍的味道,也許換做當年那位在平京搞沙龍的何老板可能會很喜歡這種長袖善舞的感覺,但石澗仁真的不愛清談啊,他崇尚的是實幹。

這時候終於明白古時候的端茶送客是個多麽有用的約定俗成了,以至於不得不跟孫臨才約好,只要他伸手把桌子上的書挪挪,秘書就偷偷安排車間用對講機呼叫廠長過去看看生產問題,而且還往往都是比較麻煩棘手,非得廠長過去督陣的事情,然後石澗仁跑那邊去看書到等人散場了才回去。

於是一個多月的時間後,連統戰部都知道北部區石沱水廠生產系統經常出問題,很是為北部區人民的自來水供給感到憂心!

所以朱宏濤拿到上面轉送過來關於石澗仁的報告時候,不得不掂量下,晚上親自到自來水廠看看情況了。

正好今天水廠不用出故障,因為還是有跟石澗仁聊得比較踏實的,既然是針對知識分子的範圍,江州比較有名的幾家民營書店老板也在新知協的交流範圍中,其中一位更是一直都以人文獨立標榜的書店老板來跟石澗仁聊過好幾次了,他沒有去參加了月亮湖的自駕遊,但聽了朋友回來轉述介紹,就找到石澗仁這邊,希望能請他去書店做一次講座見面會,而且這個說法都是過來接觸了兩三次,賈崇聖才拿定主意給石澗仁提這個邀請,當然這個活動是免費的,不可能提供什麽報酬。

四十多歲的賈崇聖坦言:“我是個學理科出身的,卻鬼使神差的走上開書店這條艱難的路,而且還不是以碼洋為目標的那種書商,純粹就是個希望能多賣點文化給這座城市的心態,之前幾次接觸是沒太注意石先生你這種少年得志的明星,直到這次去了自駕遊的回來告訴我那個星星燈讀書會是你搞的,我才去把你的電視節目都找來看了一遍,把有關你的發言全都看了一遍,我想是我之前過於經驗主義了,你也是個有情懷的人,聽說你還在美術學院每個月授課,所以才有這樣一個想法,你看行不行?”

基本上和賈崇聖的意料差不多,石澗仁一口就答應下來:“沒問題,不過我不擔保有多少人會聽,你說電視觀眾可能還有些認識石正經,讀書的朋友估計很多都不知道我是誰。”

賈崇聖笑了:“見微知著,石先生的確是個不把金錢看在眼裏的人,很多文人作者遇到這種事情多半都會先談利益何在,而不是說講座本身會帶來什麽意義,所以這只是我對你的一個小邀請,另外一個想談的才是重點,不知道石先生有沒有興趣著書立傳呢,雖然我的主業是放在書店的文化傳遞上,但實際上這樣的書店是虧損經營的,我得靠當書商來養活書店,我看過你的電視節目,你的思想跟頭腦在年青一代裏面非常罕見,有非常完整和清晰的世界觀,你也很自信的帶著這樣的態度傳遞價值觀,所以我覺得要是寫本書,沒準兒還能傳遞給更多的人……”

石澗仁從聽到提議就有點忍不住,但禮貌的等賈崇聖說完才搖頭:“其實您給看高了,我不是什麽罕見也不高明,甚至我都沒有完整的思想體系,我既不認為國學儒家多輝煌要繼承,也沒非要一味崇洋媚外,我堅持的那些東西其實都是最基本的人文道德,可能現在社會上很多人已經淡忘了,反而覺得我這樣的才是特立獨行,我也認可這個可悲的現實,但一路行來不斷的收到正面反饋,而且越來越密集,我只是期望把這些基本的美德,比如溫和、思考、閱讀、堅持、專注等等根本上不值得大書特書的基本素質傳遞開來,假若能變成社會正常的行為,那我就達到目標了,這才是我倡導讀書會的目的,因為窮人的孩子,更願意主動抓住讀書這件事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讓他們接受的可能性更高一些,我這樣說是不是讓你有點失望?我的做法其實一直都是包含了些小心機在裏面的。”

這才是一個謀士跟普通文人的區別,石澗仁所做的一切都是有目的性的,他都是反復分析狀況,掂量手中的資源,然後盡可能物盡其用的完成一條眼前的路,很少有一蹴而就的野望。

賈崇聖臉上真有點掩飾不住的表情:“原來是這樣……但……”他還心有不甘的要說什麽時候,朱宏濤就輕輕敲下開著的辦公室門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