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沒什麽天才,唯有勤奮(第2/2頁)

曹天孝的注意力再次被提升起來,那幾位剛才有點哂笑搖頭的摩托車公司高層也來了興趣。

石澗仁接過吳曉影遞上的一支白板筆,隨手就在會議室的白板上畫了個中國地圖,嗯,比他上次畫得好多了,然後俄羅斯什麽的就有點隨手畫,起碼東歐跟前蘇聯那一堆密密麻麻的國家他就索性用畫九宮格的方式來排列:“在座的可能大多都不清楚,上世紀五六七八十年代,有個前蘇聯倡導的經互會,也就是經濟互助合作會的意思,包含了前蘇聯所能影響的幾乎所有國家,但不包括中國,中蘇交惡,一部分原因就來自中國不願加入其中,因為加入進去,中國就成為其中一員,不光成為其中的軍事保護對象,也成為經濟發展的一環……所有共產主義國家在蘇聯的安排下整體統籌,這個國家負責輕工業,那個國家負責航空工業,還有負責礦產、負責農業的,懂了麽,有點類似我們一家公司的不同部門分工合作,這就是經互會的核心,如果中國加入了,就也會成為按照蘇聯意願只能生產某一類產品的大工廠,雖然起步很快,但也就沒了完整的工業經濟體系和獨立自主。”

在場人可以說基本上從未關心過這種宏觀層面的事情,有點目瞪口呆,連唐建文都有點睜大眼。

石澗仁化繁為簡:“舉兩個例子,朝鮮加入了,作為專門生產糧食,出口給蘇聯的環節,在六七十年代就擁有了全面的機械化生產,那時比韓國經濟水平高,比中國領先農業機械化程度,可前提是這些設備乃至燃料都是蘇聯提供的,當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以後,朝鮮一夜回到解放前,沒有工業體系的結果就是連化肥都生產不了,更不用說油料了,所以朝鮮一夜之間只能閑置生銹設備,又變成靠手工農作,現在連自己吃飯都成問題,這下大家清楚電視新聞上為什麽說朝鮮經常鬧饑荒了,沒辦法。”

男性大多恍然大悟,石澗仁舉手指:“第二個例子就是俄羅斯本身,它把那時認為最重要的重工業留給自己發展,輕工業給了東德,然後安排中國負責農業,用現在的話來說,這就叫國際分工,聽起來很好,可這中間一旦出了岔子,沒有完整工農業體系的國家,對外貿易依賴很重的國家都很容易被別人卡脖子,因為俄羅斯現在就沒有輕工業,服裝、建材、日用品都是中國可以為他們提供的產品,但東歐現在已經靠近歐共體,他們所需制造產品就略有不同,其中的差異就包含了摩托車,因為歐洲人沒有把摩托車當成生產工具的習慣,那更多是少數人使用的休閑工具,這點跟地域遼闊的俄羅斯還有東南亞不同。”

同樣的書放在那裏,有人看到的是政治故事,有人完全覺得枯燥乏味,但石澗仁卻能從三四十年前的文獻數據中梳理出現在的商業方向。

這就是讀死書和會讀書的區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