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美(第2/3頁)

實在是聽得昏昏欲睡的領導發言,有這樣的打岔多開心啊!

連家長們有些都擺出興致盎然的模樣看台上,開始交頭接耳這最年輕的家長到底要幹嘛?

要幹嘛?

渾身充滿了舊時文人氣質的石澗仁已經一手抓過了教導主任的麥克風大放厥詞了!

當他覺得沒必要爭執的時候,哪怕唾面自幹,他也當做無所謂,絕不浪費半點力氣去吵鬧,但是一旦涉及到根本原則,那種執拗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書呆子風範就爆發出來了。

得益於剛才看各位領導拿著麥克風說話,他對這個放大聲音的小玩意兒能操作:“我認為剛才說得有待商榷,就算是外國語學校,中文漢語才是立身之本,才是作為一個中國人最基本的文化道德基礎,至於造成現在這種學好外語才有工作,寫情書滿篇酸倒牙的情啊愛的,就是因為你們教書育人的錯誤!片面的集中在考試成績上,忽略了真正的漢語之美,文化之美在什麽地方!”

朗朗之聲正如那唐衫男人評價的那樣,清晰高朗,聲音就深沉厚重,韻致嘹亮,比起剛才那幾個老學究死氣沉沉的照本宣科已經顯得活力十足,正符合觀相術裏面辨音識人的丹田之聲,這樣的聲音很容易讓人產生舒暢渾厚之感,也容易引起周圍聽眾的共鳴,拿來說相聲也不錯。

但肯定是軍事謀士,高級將領登高一呼的必備優勢啊!

所以立刻引起年輕學生們一大片哄鬧,十幾歲的孩子都活潑熱鬧,被壓制約束最喜歡看見這樣的鬧事者,男生使勁鼓掌,女生偷偷捂嘴尖叫!

家長們一片莞爾,這都是個啥家長啊,話是沒錯,但現實社會就是這樣的,哪有什麽可討論的?

幾位老師就站在石澗仁旁邊,對他說的這幾句話只能是臉上亂抽抽,卻不能說他說錯了,姑且聽他說吧。

所以說丹田之聲只是個氣勢,關鍵還得言之有物。

石澗仁當然是有料了:“在座的孩子,我不知道你們還能記起小時候的第一句話是什麽?是老子清一色胡了!是我靠,街上的人真特麽的多!還是為了加強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實現中心城區改造……是這樣的話麽?我很幸運,我從小聽見的第一句話是‘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你們覺得哪一句更有氣質一些?”

原本還有些喧鬧的會場幾乎是立刻安靜下來!

因為神奇得好像幾乎所有人腦海裏都聽清了那句詩詞,好像都能想象出那種涓涓細流,悠然自得的氣息!

場面安靜,石澗仁就居然放下了麥克風,這麽背著手朗聲:“當你們長大了以後,你們希望自己記得小時候的文字,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是‘上下天光,一碧萬頃’,還是你仙人板板,再跟老子吵,下了你龜兒的腳杆,或者只有一段外文?”

學生們一片哄笑,家長們卻臉上充滿沉思。

他們是成年人,自然明白這個對比,自己的孩子是未來成績好卻滿口臟話,還是真正有教養的出口成章?

布衣自然是有辯才的,石澗仁懂得收放自如,他背著手在台上橫著走兩步:“我不懂外語,但是我想外語也是有語言之美的,譬如音樂,如果可以選擇,在座各位,你是希望自己小時候多聽點世界名曲交響樂熏陶,還是聽京劇昆曲,又或者輕音樂陶冶情操,再不然就跟現在每天只能聽見那個什麽男人哭啊哭不是罪,你們覺得那個有美感麽?”

這下連學生都不怎麽笑了,紀若棠由驚詫已經變成了驚駭,好看的雙眼睜大看著台上那個修著精致須型的西裝男人侃侃而談,這還真的是個棒棒?

對的,侃侃而談,可以說石澗仁從來都沒有得到過這樣面對數百上千人侃侃而談的機會,身為布衣怎麽可能不面對這樣的場面去煽動和鼓舞團體呢,他也有點興奮:“真正美好的文字,沒有古代現代之分,只有優美幹凈而深遠的含義,這裏面我想不光是在課本上,還有無數的書籍可以給我們豐富的精神食糧,作為學校,作為師長,更應該鼓勵學生們多看各種各樣的書,懂得分辨什麽是好的文字,什麽是糟糕的書籍,這樣一種篩選的能力才是獨立思考的本源,這比某一場考試裏面多那麽幾分,恐怕更重要。”

竟然有家長鼓掌!

也許有個調皮的學生大聲:“那什麽才叫好的文字呢?文言文好難呢!”

石澗仁對答如流:“動不動就把古文編出幾萬字的解讀,那是學者們的事情,我們普通人只需要能背誦其中金子般美麗的就可以了,當年《詩經》也不過是民間唱著玩兒的,唐詩宋詞是拿來喝酒聊天時候拍打桌面聽的,多愜意,就跟現代人唱卡拉OK一個道理,時代變了,不要求各位也能寫出這樣的東西,但是我們要能欣賞,就算不懂,也要覺得讀著是美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