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2/2頁)

在上百家“小診所”鋪開了路之後,南寧、南昌和合肥等地開始籌建可以容納數十名醫師的中等規模醫院,而在南京、杭州、重慶和太原,一座規模僅次於湘雅醫院的大型醫院正在拔地而起!

五家頂級醫學院和十所中型醫學院的計劃,正式開始了!

上千萬美元的起步資金,被投入到這些醫學院和醫院的建設之中,而在北洋政府的支持下,各省的地方政府也投入了相應的資金和地皮,進行全力支持。畢竟和湘雅簽訂的協議一樣,亨特拉爾財團的所有投入將會在二十年後交付地方政府,這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兒!

除了亨特拉爾財團,沒有人有這個實力和財力了。

要知道,除了建築等初期投入之外,一所頂級醫學院如湘雅和協和,光是器械設備的投入就是上百萬美元,一般的醫學院也要二三十萬,至於說師資和管理等各方面的投入也不小,而且還要一年年的持續下去!沒有亨特拉爾財團的支持,光靠政府或者本地士紳的話,就算他們能夠籌集到這一筆天文數字的資金,又上哪兒去找數量足夠的教師?

以湘雅醫學院為領頭羊,亨特拉爾醫學教育體系正式在中國生根發芽了。

從1915年到1919年,整整五年的時間,亨特拉爾財團用超過一億美元的巨額投入,在中國長沙、南京、杭州、重慶和太原建成了五所頂級醫學院,每年招收不到三百名八年制學生;而在南昌、南寧等地建成了十所小型的醫學院,每年招收超過五百名三年制學生。而到這些學校轉交給中國政府的時候,十五所學校的招生對象早已不僅僅是臨床,包括了公共衛生、藥學和護理等各個專業,每年畢業的人數突破了六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