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爭論(第2/2頁)

在這個時代,羅伯特·科赫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科赫先生批評的科學家,必然會招致德國人大多數人的蜂擁攻擊,這一點和法國的巴斯德非常相似。所以在巴斯德的庇護下,梅契尼可夫雖然依然在進行著自己的研究,表現十分頑強,但是終究還是胳膊擰不過大腿,想翻身還要等到免疫學真正發展起來之後……

學術地位差距甚大,怎麽對抗得起來?

而且從另外一方面來說,約翰也有信心來解決兩人的理念之爭。他腦袋裏的免疫學教材很清楚的說明了,無論細胞免疫還是體液免疫都非常片面,同時也遠遠不能代表免疫學這門體系龐大的課程,作為穿越者的他只要稍微提前拿出一些證據就可以讓兩者聯系起來,證明每一種都是免疫學的組成部分。

水火不容的情況,絕對不可能出現。

不過現在當然還不是時候,畢竟沒有實驗室的結果來證明的話,兩位大牛肯定是不會接受約翰說法的。因此當埃爾利希和梅契尼可夫終於吵得累了,同時把期待的目光看向心中最佳的仲裁者時,約翰頓時忍不住苦笑了起來……

……

埃爾利希和梅契尼可夫的學術爭論,肯定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

按照約翰的計劃,他打算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裏多和梅契尼可夫交流一下,相信憑借自己“深厚”的免疫學功底,再加上學校和醫院那頂尖的實驗室環境,至少讓這位未來的面醫學大牛心動是肯定沒問題的。巴斯德雖然名聲極大,但是巴斯德研究所約翰去過,設施也就是那個樣子,跟紐約這邊肯定是沒法比的。

不過就在約翰考慮怎麽留下梅契尼可夫的時候,他不久前發表的兩篇論文,卻在他不知曉的時候引起了一場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