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走!我們去捧場

前前後後的交代了國內過來詳細談項目的中船重工方面,期間又出席了幾次多方會議,終於在西班牙巴贊造船廠方面抵達泰國後的第三天,楊輝選擇了坐飛機回國。

在八月中旬,是快要接近收獲的季節了,楊輝當然是需要回國的。到了帝都之後,甚至都沒有同劉副主席匯報一番,直接就選擇了回西南科工。

好一番的折騰之後才回到西南科工,又各種處理一些積累了很久的文件,這時候才能夠仔細地看看西南科工手中的項目。同樣作為“八五計劃”中的國家重點型號,現在的18號工程雖然落後了十號工程,但這個時候也終於完成了詳細設計方案。

仔細算起來,從當年的YZ-1大邊條翼技術驗證機開始,到後來89年年初正式立項研發,到現在91年的九月,中間歷時兩年半時間,這還是因為有之前各種技術積累的原因,才終於能夠完成詳細設計,開始了全尺寸的地面模型制造階段。

“楊總,現在我們的研發工作嚴格按照預計的時間表進行下去,今年年底之前就可以把地面的全尺寸模型制造出來,並開始原型機的制造工作,18號也終於可以從圖紙走向現實,相信這將是一款前所未有的多用途戰鬥機。”

現場全尺寸模型制造的骨幹,還是當年楊輝搞航模時候的那幫子技術人員,記得當時為了能夠找到合格的木工模型制作人員,硬是將前來探望兒子的謝連發父母兩人臨時拉來幹了一個多星期,最後才有了走偏門,一炮而紅的狂風戰鬥機模型。

雖然現在的西南科工已經不再靠航模的那點兒贏利過活,而航模也行業也是到了正常利潤的時代,但當時草創出來的一支隊伍,卻成了西南科工的骨幹技術人員,現在只要是年輕一代的技術人員,哪個不是在航模項目組中渡過了自己的青蔥歲月。

而當時謝連發的父母,也從最開始的木工模型制作,到了現在全尺寸金屬模型樣機制造隊伍的骨幹技術人員,當真是只有不斷地做項目,才能保持並不斷地培養出新的技術人員。

“行,我不是這麽久都沒有回來嘛,今天手頭的工作都處理的差不多了,這時候才有時間來看看大家,看看我們的18號項目,大家不用管我,該幹啥就幹啥,我這就走了。”

既然被人發現了自己的到來,並且也看過了這裏的全尺寸模型制作,也就可以離開了。

平心而論,要是楊輝一直在這裏,不管怎麽說當自己不存在,那邊工作中的工人、技術人員也不會像平時那樣的正常的工作,為了不影響項目的進度,現在選擇離開是最好的。

走出工廠的車間,正對面看到的是已經完全被封閉的廠房,之前那裏是一條殲七四的總裝線。

後來也是楊輝親自批準停止運轉,將總裝線拆掉,部分還能夠使用的設備也被運到了貴羊那邊的航空工業新區,被用於建造新的JF-17戰鬥機生產線,而且很快就要開始進行第一批JF-17戰鬥機的試生產工作,而安瞬這邊的殲七四總裝線,則會在一年後伴隨著生產完最後的一批殲教七A而關閉。

至於說,同樣在安瞬的另外一處航模生產線,那邊早就已經搬遷到了貴羊,預計在殲18完成設計定型之後,安瞬這邊原本綿延近百公裏的狹長三線航空工業帶也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則是全新規劃、建設的現代化航空工業區,那才是現代化的航空工業該有的樣子。

“楊總,還在看啊!這邊總裝線的關閉是公司上上下下全體職工都同一的,現在新工廠那邊已經建設完成,我們應該看長遠一些。再過幾天就是611那邊邀請去觀禮10號工程首飛的日子,該要準備行程了。”

一說起10號工程,就不得不感慨這一位面的改變真是夠大的,這才多久,就連十號工程都要投入首飛了。

又看了看旁邊的歷雲,倒是能夠猜到這家夥為什麽這麽熱衷於往611那邊跑,楊為現在已經完成了10號的飛控設計編寫工作,後續的數字化航電、火控研發工作,則是因為沒有像18這樣采用寶石柱系統,自然又要簡單一些,據說再有1年時間就能初步完成手頭的所有設計工作。

倒是現在的歷雲這裏,一方面是要編寫飛控設計,另一方面還要編寫航電、火控系統。

十號的工作只是空優、截擊,因此航電和火控的編寫只需要把這一方面幹好就行了,而18號就完全不同,不僅需要把寶石柱系統編寫完成,既然是多用途戰鬥機,空對空雖然不會多優秀,但好歹也是三代機,靜不穩定設計的飛機在空空作戰中肯定還是很不錯的。

因此,18需要編寫空對空模式的航電、火控,然後是空對地作戰中的精確打擊模式,海軍的反艦作戰中,用樣也需要另外編寫火控,由此可以看到18的航電、火控編寫工作絕對是海量的,按照歷雲的估計,搞不好這家夥就得要搞到93或者94年,工作量實在是不要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