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手裏有機自然不慌(第2/2頁)

楊輝現在是非常有理由相信這次的蘇27入華之旅會更加艱難,倒不是說蘇聯會有更高的要價導致雙方談不攏,而現在楊輝預計的恰恰與之相反,這次的蘇27入華的艱難之處應該是在於共和國軍隊遠遠低於上一位面的低報價導致。

為何會有這樣一說?這就要說到這一位面共和國的航空工業崛起,軍海軍裝備壓力的降低所導致一系列蝴蝶效應。仔細分析一下上一位面共和國在引進27時的自主軍事裝備是什麽情況。

那時候共和國航空兵最好的裝備是611所研制的殲七E,至於82工程就更不用說,直接宣告失敗。然後再看看這一位面的共和國航空兵用的裝備,首先是殲七四、殲七五兩款戰機雖然只是二代半,但也比殲七E好上太多,規模上也因為擠掉了殲七二H、殲七二M等戰機的份額,還是在海空軍中各自有了上百架次的規模。

在加上馬上就要開始試飛,預計在91交付使用的準三代機JF-17閃電戰鬥機,又有了空中加油機治療這些家夥們的短腿問題,楊輝可並不認為這一未免的共和國軍隊還是那麽饑不擇食。

雖然27這款飛機確實很好,但共和國航空兵也不至於看了之後馬上就走不動道,再加上遠期一點的在研正牌三代機、三代半機項目,共和國這一位面在看待27這款飛機的時候應該能夠更加矜持、理性一些,到時候再把價格往下面一壓,恐怕這中間就能有的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