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我們要的不多(第2/3頁)

這種上萬小時的壽命和現在西南科工生產的渦扇10發動機一千多小時壽命相比,好像渦扇10發動機落後人家十倍有余。

究其原因固然有渦扇10發動機本身是軍用發動機,為了高性能、造價等方面考慮,正常使用壽命的確要比民用發動機低。

但這種影響並不大,真正把共和國發動機和西方航空發動機壽命拉開的是西方航空發動機在制造中一方面是不惜血本,使用很多的高端材料、復雜的處理工藝。

另一方面在於國外人家的發動機設計思想和共和國不一樣,特別是民用航空發動機中,國外的發動機采用單元體設計。

整個航空發動被設計成十多個單元體,每一個單元體都是一個可以快速更換的整體,且整個單元體中所有的部件都設計成相同的使用壽命。

只要時間到了,馬上就要把這個單元體換掉,然後整台發動機又能繼續工作,由於每一個單元體之間的使用壽命不同,為了an充分榨幹發動機的油水,就需要想各種辦法。

一款發動機中各個單元體的不同壽命差距很大,比如A單元體壽命是兩千個小時,但其它的單元體B、C、D壽命是三千、三千五、四千各不相同。

要想充分用完所有單選體的壽命,這就只能把壽命到了的A單元體換成新的,然後繼續投入使用,用上一斷時間之後B單元體的壽命又到了,但這和時候再一看,A、C、D單元體的壽命都還沒有到,沒辦法只能繼續換掉B單元體繼續投入使用。

如此循環往復,一直可以使用下去,直到整台發動機個單元體剛巧就在一個比較合適的時間點壽命都要到了,然後整台發動機就可以說報廢了。

這個比較合適的時間點就是十多個單選體壽命的公倍數,這個公倍數就是最經濟的使用壽命。

這樣不斷換單選體換出來的發動機自然是壽命很長了,真正算起來發動機在整個壽命周期中,最開始的單元體早就在時間的消磨中報廢了。

一款發動機中,最長的單元體壽命也不過就是三四千個小時而已,最後發動機使用至報廢,早就物是人非。

說這是一台發動機,實際上除了發動機整機出廠編號以外,百分之九十都不再是出廠時的原裝貨,所以,在這裏要說西方的航空發動機都是虛假的長壽。

一切都是采用單元體設計之後在作怪,楊輝承認西方的工業技術發達,制造的工業產品要比共和國這個後來者制造的產品好、壽命長,但這並不是如同江湖上吹的那樣。

簡單的用雙方發動機最後報廢的時間來比,然後粗暴的得出結論:“哎呀,你看看,人家西方工業就是牛逼,發動機壽命是共和國發動機壽命的十倍。”

這是由雙發航空發動機壽命控制方法不同,再加上實際工業差距一起作用後的結果。

到這裏就有人要問:那為什麽共和國不使用西方航空發動機壽命控制標準來計算?

這又得要面對現實,西方國家人家之所以用這種方法,那是因為他們要設計民用航空發動機,競爭大,需要把自己的航空發動機的壽命做的更長。

加之人家各個單元體的壽命的確要比共和國做的部件壽命長一些,同樣是單元體設計,你的部件壽面都要小一些,數字小的算公倍數自然就比較小,更加靠近本來的零部件壽命,有可能就只是最長命單元體的本身壽命小時。

但西方國家的單元體因為壽命長一些,數字大,計算公倍數就要更加大一些,甚至是最長命的單元體壽命兩倍往上。

這不是什麽技術代溝,僅僅只是一個數學問題,采用這種方法之後可以把本來壽命相差不大的發動機,人為虛假的拉高到一個很大的差距上。

這就是西方國家使用的障眼法,一切都是因為人家要數據好看,所以就發明這種東西。而共和國、蘇聯都是典型的實用主義者,發動機產品也不大面向民用市場,就算用上單元體設計這種虛假放大壽命的方法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加上本來對發動機的設計思想就不同,比如蘇聯就要求造價低廉,人家認為戰爭中一款飛機就只能存活最一千飛行小時,自然就要控制造價,反正壽命要求不高。

共和國又是師從蘇聯,在還沒有走出自己的風格的時候,各方面自然就有蘇聯影子,發動機自然是壽命短。

現在不同了,楊輝要從新走出一個路子,特別是以後要向民用航空發動機發展的西南科工,自然就要走上西方的單選體設計道路。

現在問題來了,要走西方那種單選體設計思路,若是各個單選體的壽命依然是共和國的老樣子,各個單選體的實際壽命本來就不長,你就是想要用單選體設計來裝飾一下發動機的壽命數據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