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1章 尼瑪,這是人造太陽聚龍一號啊!

“……模型如果沒有問題,就可以進行實驗了,目前電池方面沒有突破,可以先用別的電池替代,一旦電池獲得突破,咱們就可以直接定型了。”劉一九對於短時間內弄出高性能的大容量電池,基本上都是不抱希望。

他知道在石墨烯使用方面能夠促進這方面的進展,這麽多年,基地裏面一直都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卻無法用到他們高斯槍的項目上面。

“劉主任,電磁炮方面,能量……”楊勇推了推自己的黑框眼鏡,看著劉一九,電磁炮,搞了這麽多年,理論設計早就完成,現在需要進行論證,而目前的情況下,根本就沒有足夠的動力來支撐電磁炮的實驗。

大巴山裏面,也不適合他們電磁炮的射擊實驗。

“繼續根據理論進行驗證吧。到時候,如果沒有問題,就生產一套模型出來,找一艘能夠提供足夠能量的大型軍艦來實驗。”這一點,劉一九沒有辦法,能量的利用方式,完全限制了人類的發展。

從最開始人類直立行走不久開始利用火之後,人類的發展速度就逐漸加快;更是因為火能夠達到的溫度逐步提高讓更加先進的工具出現,最終從只能利用石器的時代進入到利用青銅器的時代,然後發展速度更快。

到了電能這種新形式能源的利用推廣之後,短短一兩百年的時間,人類的腳步已經開始蔓延到地球之外……

不過,沒有更加先進的能源使用形式出現,人類要想進行宇宙中的星際旅行,很是困難。

這一點,劉一九認識比誰都更加深刻,電磁武器,高能激光武器等,都是對能量更先進的運用方式。

“劉主任,你是不是跟馬丁博士溝通一下?我覺得只有他那邊取得突破,咱們這個才有更大的可能。他研究的冷聚變電池才能讓核反應堆微型化……”楊勇提醒著劉一九。

或許,劉一九自己都忘記了九院有著這方面的研究。

這個項目一直都是沒有獲得太大的突破,單獨為電磁炮建設一座核反應堆,有些浪費,九院在這山裏面的核電站供應的能量還有結余,現在不會繼續擴大九院的規模,完全已經沒有必要建設新的核電站。

不管是高斯槍,還是他們團隊搞的電磁炮,對於瞬間能量釋放的需求都是比較大的,這就需要電池擁有良好的瞬間放電性能。

即使有了核電站提供能源,也需要進行很長時間的聚能。

可以大規模存儲電能的超級電池就被提出來。同樣,即使有了這樣的供能裝置,也是需要配備一座核電站這樣的龐大供能機構,完全不利用實戰。就是在空間站安裝了電磁炮,平時利用太陽能帆板進行充能,也不知道需要多長時間才能積累發射一炮的能量。而積累,同樣也是需要電池!

高性能的電池!

恰好,九院就有這麽一個名聲不響的團隊在研究這方面,馬丁·弗萊希曼,蘇聯核聚變方面的專家,不過並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因為在這方面,他跟斯坦利·龐斯的團隊研究這個技術,一直都沒有突破性的進展。

如果不是劉一九,他們在八十年代實現的核聚變,會被人認為是一場騙局,因為他們的實驗根本就無法重復。

核聚變電池,需要的不是如同氫彈爆炸時候那樣瞬間釋放龐大能量,而是把這個龐大的能量在持續的時間內逐漸釋放出來。

八十年代,劉一九就利用黑衛的關系把馬丁·弗萊希曼搞了過來,一直都在山裏面從事這方面的研究。開始的時候,這家夥並不願意留在中國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哪怕待遇什麽的比蘇聯好了太多,條件卻不如蘇聯。

而等到劉一九告訴了他關於聚變-裂變復合反應堆的眾多理論之後,老頭子安心地留下了,甚至,他寫信給了他的夥伴斯坦利·龐斯,讓他以及整個研究團隊大部分人都進入了中國這個與世隔絕的山中基地。

劉一九還真的是忽略了這個團隊。

聚變-裂變混合能源反應堆,劉一九自己也不過是因為當初關注過高能量反應堆先期發展,所以清楚一些利潤,如何實現的,他自己根本就不知道。

把知道的一切告訴了馬丁之後,就沒有再過問過,反正能不能實現,他也是無法保證。

曾經他那個世界,共和國是最早在這方面取得突破的,核工業研究方面的科研團隊,利用這種技術制造成了世界上第一個人造太陽!

“劉,你來的正好,我想,我們已經有能力制造出人造太陽來了!”馬丁·弗萊希曼一頭亂糟糟的頭發上面滿是油汙,也不知道多長時間沒有洗過了,圓框眼睛遮住了半邊臉。

見到劉一九這個讓他印象深刻的年輕人,他滿是驚喜。

劉一九看著老頭,聞著他身上那令人難受的味道,不由有些皺眉,這老頭估計呆在實驗室裏面不知道多長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