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5章 熱血鑄就錘七萬(一)

對於鄭浩在車裏面如何糊弄姜文,劉一九懶得去理會。

褚國榮跟程孝慈兩人都是不善言辭的技術人員,在跟劉一九一個車之後,還是有些不習慣,他們只是單純的技術人員,在當初項目下馬之後,甚至親自去跑過中央的主管部門,棱角,早就被磨平了。

“褚總,程總,你們誰幫忙給介紹一下大壓機的情況?雖然我從一開始的資料裏面知道了一些,然後後面項目進展的時候聽過匯報,不過具體的情況,我想還是你們最為清楚……”劉一九也感覺到壓抑,主動開口。

兩人一聽這話,頓時就變得生動了起來,車上的氣氛也開始活躍了起來。

“劉主任,咱們那大壓機,還是以前六十年代就開始設計的那個方案,不過後來經過了很多的修改,然後經過多方的論證,才最終開始投產……”程孝慈不到四十歲,能夠坐上項目副總的位置,已經能夠看出他的不得了。

給劉一九介紹大壓機的情況,他並沒有直接介紹性能參數,而是從整個項目說起來。

對於這樣的介紹,劉一九自然是非常耐心地去傾聽。

“整個大壓機,總高約38米,地下15米,地上23米,相當於12層樓高……總重約21000噸,單件重量在75噸以上的零件68件,壓機尺寸和最大單件重量均為世界之首。可在700MN壓力以內任意噸位無級實施鍛造,最大模鍛壓制力可達800MN,按照九院提出來的要求,對方案進行修改之後,同步精度高,抗偏載能力強,可實現無級調壓、調速……”

“不是6.5萬噸?怎麽就成了7萬噸?最大模鍛壓力可以達到八萬噸?”劉一九有些詫異了。

在這樣級別大壓機上面,每提升一噸的壓力,對於整個裝備的技術來說都是一個極其嚴重的挑戰。

中國在這之前,連4萬噸的大壓機都沒有。

直接上馬6.5萬噸,技術難度可想而知,現在居然還是弄出來7萬噸的來。

這樣的壓力,也就制造安-225那樣的空中巨無霸要差上一些了。

“項目方案確實是6.5萬噸,不過由於有了九院充足的資金,以及我們跟國內眾多的大學以及重工企業進行合作討論以及研究,發現6.5萬噸大壓機的制造成本跟7萬噸僅僅只差3000萬,所以最終選擇了7萬噸的方案……”說到這裏,程孝慈停了下來,有些緊張地看著劉一九。

對於對方多花3000萬,而且還僅僅只是軟妹幣而不是美刀,劉一九可絲毫都不當成一回事情。

別的單位缺錢,當初運十就因為三千萬的經費而下馬,現在九院手中握著上百億美元的經費,自然不會把這當成一回事情。

“既然有了7萬噸的大壓機,目前我們的鍛造能力也能夠排在世界第二位了,即使我們的新型大運輸機項目,也沒有問題了!”劉一九贊許地點了點頭。

如果有可能,他巴不得能夠有台10萬噸的模鍛機!

“是呀,當初我們討論的時候就是這樣想的,畢竟鍛造時候能夠提供的力越大,對於一些要求越高的重型零件的強度提升也就越好……”見到劉一九沒有絲毫的不滿,兩人都是松了一口氣。

畢竟,這個項目是九院接手的。

相當於委托他們進行設計制造。

“生產速度怎麽樣?”劉一九繼續問道。

現在國內能夠用於他們目前使用的鍛造設備,也就只有這樣一台了。

為了提高重型零件內部的結構強度,讓晶粒組織變得更細密,從而擁有更好的材料強度以及力學性能,更高的金屬抗疲勞強度,更長的使用壽命,必須得用更加龐大的力量一錘就把零件錘到位。

在沒有這樣龐大的鍛壓機的時候,運十的主大梁以及殲-11,殲-10的主大梁生產,起落架生產,都是使用西南鋁加工廠裏面的那台30000噸模鍛機進行反復鍛造,雖然多幾次也能夠達到效果,但是材料內部的組織結構卻不是一個整體,很多地方都會產生細微的裂紋。

對於使用壽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運十就是一個最為明顯的例子。

僅僅只飛行了上千個小時,主大梁的金屬抗疲勞強度就開始下降了。

“生產飛機的主大梁,理論上講,一個半小時能夠生產一根;起落架大約七分鐘一個……”褚國榮笑著對劉一九開口說道,對於這個生產速度,他們還是非常滿意的,“在生產過程中,我們跟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一級部,一重等眾多單位進行聯合研究以及技術攻關,尤其是九院提供一些關鍵控制技術,整個生產過程很多關鍵工序都是采用自動化……”

見到劉一九皺起了眉頭,褚國榮不由也停了下來。

難道劉主任對於這個速度不滿意?

要知道,鍛造的時候,可是得把鍛錘舉到十多米的高度,整個移動的部件重達上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