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九一科技大學

生產力跟不上,劉一九也是沒有辦法。

即使他們能夠把全國範圍內最為頂尖的技術力量都聚集起來,現在能夠滿足他們的生產要求,過上一段時間之後,也是不行的。

頂級的制造技術,很多時候都是需要頂級技術工人進行手動進行加工以及裝配,任何先進的設備在很長的時間內都是無法在一些最為頂級的制造工藝裏面取代人類。

目前國內的技術人才本來就不足,雖然國內完成工業化已經很多年了,但是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裏面,工人的選擇,不是看基礎,而是看家庭背景,導致現在年紀在三四十歲的主力技術工人中,天賦好的並不是很多。

這不能說技術工人們不努力,而是最頂級的技術工人,需要的不僅僅是努力,還得天賦,當然,更加很重要的是更豐富的理論知識的學習。

國營廠裏面很多的技工工人,在幹一道工序的時候,技術特別的嫻熟,甚至閉著眼睛都是沒有問題的,再高的精度,都是能夠用手工加工出來,而且效率也不算是非常差。

這就是專機專線生產帶來的。

可這樣的技術工人,現在顯然是無法符合九院這種高精尖端的生產。

也就是說,九院要的不是只能幹一種工序高難度技術活的技術工人,而是希望鉗工能夠幹車工銑工等工種的活,這就是在未來十年之後國內才會提出來的素質工人!更重要的是,專機專線生產模式培養出來的工人,往往理論技術都不是非常豐富。

沒有理論知識,就讓他們在幹一些高精尖端的零件的時候,需要更加嚴格規範的技術操作規程去執行……

不然,九院也不會如此缺乏頂級技術工人。

而在國外,西方因為工業發展的時間足夠,所以他們擁有龐大的工人隊伍,而且得益於教育體制的完善,他們的工人基本上都是有著豐富的理論知識的。蘇聯雖然是走的專機生產路線,但是他們主要就是發展軍事工業有關的重工業,而且數十年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經驗,這讓他們有著龐大的工人隊伍。

基數大了,頂級的工人自然也就多了。

而且生產環境決定了他們需要改變對工人的培養模式,各種先進的裝備制造使得他們的工人培訓方式遠遠優於中國方面。即使浪費,蘇聯也是浪費得起,15個加盟共和國支撐著整個軍事工業的發展呢。

“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不僅僅得從別的單位弄技術人才,還得自己建立一個人才培訓機構。最好是能夠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的人才,國內目前培養中專生的那種模式是絕對不能取的……”在這個問題上面,一直都是九院的心病。

不得已,劉一九不得不再次開會討論這個問題。

原本,他們指望著別的學校給培養符合他們自己使用的人才,但是這種貌似無法跟上他們的節奏。

“我們自己建立人才培養體系?”王順義皺著眉頭問道,“我們這些專業,各個都不是剛畢業的學生能夠勝任的,而且需要培訓很長的時間才能用……”

“如果我們在學習期間,專門向著我們需要的方向去培養呢?在有機會的情況下,讓他們參與到我們的研究過程中……”

“不是說技術工人的培養嗎?”謝和平也皺起了眉頭。

“技術工人培養,那是大專方向,理論學習跟實際操作培訓結合,而本科以上,則是需要更豐富的理論知識,這些就向著研究領域而去……”

“時間太長,等到能用的時候,也是很多年之後的事情了。”謝和平現在有些急迫。

壓力最大的就是三區的技術工人。

雖然研究力量同樣也是非常缺乏,但是國內每年都有大學生分配到他們的單位,最缺的反而是技術工人。

“如果不培養,僅僅是搶別人的,能夠解決問題?”劉一九同樣也是非常不滿地說道。

國內的眾多單位,為了成果,為了成績,目前都是到處挖人。

全部都是從九院學去的經驗。

九院從國內各個單位挖人,都是最頂級的人才,而各個單位就從其他跟他們相關的單位裏面挖人,各種坑蒙拐騙甚至是借調不還的種種方式都在上演。

最基礎的工廠單位裏面,頂級的人才被挖走,然後工廠的競爭力就更差,最終造成破產倒閉……

比原本歷史上更早的出現國營工廠倒閉潮,很大的程度就因為九院的存在。

“不能因為時間需要的太長,我們就不去培養人才,要不然,你不培養人才,我不培養人才,最終我們從什麽地方去挖人?”這事情劉一九以前就說過,說是要成立九院自己的培養系統,但是卻因為培養的周期實在是太長了,而一直都沒有起步。

如果不是這次實在是被逼的沒有辦法了,估計管理委員會也不會討論這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