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章 AIM-54不死鳥的發動機很坑爹

“控制系統,對於我們來說,這種小而巧,性能要求更高的反而還是一個新的課題,在制導方面,你們有沒有考慮過多種制導的綜合制導方式?”在了解到AIM-54導彈的雷達系統以及制導方式之後,不等劉一九介紹,梁思禮就提出了他的意見。

劉一九聽到這話,不由笑了,“專家果然就是專家,咱們這邊的人弄了很長時間才想出來的辦法,您只是了解了情況就提出來了。我們不僅希望能夠綜合制導,更是希望能夠在裏面加上簡易的慣性制導,前面跟美國一樣采用慣性制導來進行中段制導,後面終端制導采用紅外制導以及主動雷達制導等多種模式進行結合……”

本來,一開始的時候,劉一九覺得沒有必要弄的這樣精密,能用就行了。

而且,為了提高九院導彈團隊的思維能力,劉一九並沒有在這方面進行過提示,王順義等人在制導方式上面有著非常大的分歧,最終開始結合意見,準備融入多種制導模式。

“這樣的綜合制導模式,雖然能夠有效地提高導彈的命中率,但是,卻也因為導彈內部采用了太多了制導模式,不僅使得導彈的技術復雜程度提升,更是會對導彈的性能造成一定的影響……”梁老皺著眉頭說道。“咱們國內的技術能力比起美國還是有著非常大的差距,雖然你們的技術能力同樣也是非常強。”

“確實是這樣的,就因為最終總成方面受到了影響,所以,制導方面也是一個問題……”杜仲坤尷尬地說道。

劉一九卻不認為如此,“如果我們在一開始就能夠集成,未來我們的空對空導彈,在性能上面就能夠以一個非常高的起點進行發展。同時,我們能夠發展得更好……”

“技術難度呢?時間呢?”

這才是目前面臨的問題。

“我們搞研究,得考慮到符合國情,不是我們不想弄更先進的,而是得看我們技術基礎是否能夠適合我們的目標。”航天方面在這種事情上面遠比九院更加有經驗。

雙方走的道路是不同的,九院的目的就是不斷地追求更高的性能,而航天方面則是考慮到實用性,更快更好地服務於國防。

“導彈制導系統,我們采用標準化,模塊化,一旦這上面能夠成功,那麽,在未來我們就能夠在國內所有的同類型導彈中統一技術,而不是目前遇到的問題,蘇式標準跟美制標準在我們的導彈系統中同時出現……”霹靂系列,基本上都是仿制國外的產品,一開始跟蘇聯關系好的時候,從蘇聯引進技術,跟戰機結合還沒有問題。

等到後來能夠從北約搞到導彈的時候進行仿制,這就對戰機跟導彈系統的匹配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統一標準,模塊化制造……”劉一九的要求,這也是中國空軍裝備技術未來發展的要求。

他清楚明白地向眾人介紹了情況,蘇聯跟美國標準以及北約標準,都是有著非常大的不同,武器系統接入端口有著不同,技術標準有著不同,甚至很多其他的方面都是有著不同的。

采用蘇式標準,明顯是不符合發展的,因為現在蘇聯自己發展都到了一個尷尬的境界。

而采用北約標準,就是需要放棄前面數十年的積累,這就讓整個系統都會推倒重來,相當於重新起步。

劉一九自然是不能幹這樣事情的。

所以,他選擇了去研究能夠兼容兩種標準的一種新的標準,整個系統,不僅要能夠兼容北約標準,更得兼容蘇聯標準,那樣一來,就成了中國自己獨特的標準,不需要進行非常龐大而且復雜的改造就能夠使用蘇聯獲得的技術以及美國北約獲得的技術。

反之,別人獲得中國的技術,如果是形成了自己的技術體系的時候,就沒有那樣容易成功了。

把這些情況介紹給了航天的專家團隊,這些技術大牛們才發現,九院走的路,跟他們確實是不一樣的,因為九院考慮得更多的則是讓技術更快地發展,裝備部隊什麽的,這些都是附帶的功能!

索性,直接就按照九院的要求去進行討論。

劉一九在這裏面並沒有插手什麽事情,而是把技術方面直接交給了航天方面的專家團隊,讓他們跟九院的技術團隊進行交流,溝通,然後開始討論技術的實現方式。

這對於他來說,是一種非常好的解脫。

航天技術團隊有著豐富的經驗,能夠充分地考慮到國內現有的技術;而九院的技術團隊在劉一九這些年的引導下,思維顯然更加開闊,這是劉一九希望達到的程度,現在兩者合作起來,就能夠讓技術向著更加有利地發展。

前面這些年劉一九都是在逐漸放手,僅僅在方向上提出一些建議,而不是如同一開始那樣事無巨細地參與到裏面去,因為那樣幹,會讓他覺得根本就無法應付,劉一九只有一個,共和國的工業基礎實在是太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