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研發過程無問題的發動機讓人憂心

飛機組裝工作,並不是其他的設備組裝工作那樣簡單。

F14的仿制,劉一九並沒有問得太多。

他更加關注的是中國自己完全自主設計的雙三工程!

曾經,龍耀華也問過劉一九,三倍音速,三萬米升限的戰機,其實並不是太過實用,而且技術難度更大,更重要的是優秀飛行員的身體都無法在這樣的飛行狀態下保持太長的時間。

三馬赫的速度,一秒鐘就超過一千米,這種狀態下的過載人的身體很難長時間承受。要不然就會讓一個優秀飛行員報廢。

原本軍方高層要求的,或者說最開始立項的目標只是雙26,也就是飛行高度26000米,飛行速度2.6馬赫,本身是由沈飛601所負責,最後611所成立,就轉到611所了。

也正是因為性能指標過高,實用性不是太大,主要作戰對象是蘇聯“逆火”和美國B-1B超音速轟炸機這樣的,對於其他的戰機以及重型戰機,反而沒有太大的作用。

劉一九當時什麽都沒有說,但是他卻有不得不把雙三性能飛機弄出來的理由——在極限環境中飛行,對於飛行員的要求特別高。

這樣一來,就必須得提高飛行員的反應能力,同時,提高飛行員的身體素質。從而要求對人體有著更加深入的研究,這就引出了基因工程以及一些開發人體潛能的研究。

九院裏面的這方面工程,一直都是秘密進行的,就連最上面,知道的大佬也沒有幾個人。劉一九想要光明正大地進行這方面的研究。

同時,這樣的戰機對於攔截從美國遠道而來的戰略轟炸機有著非常強大的作用。弄成重型戰鬥機,載彈能力再高一些,戰鬥力更強。

共和國不需要配備太多,有幾十上百架就夠了。

而且,只要雙三工程成功,將會擁有更多的延伸成果!

由不得劉一九不重視。

眼前的這架僅僅只是組裝了關鍵承力部位的龍骨,其他的還沒有開始組裝。

同樣是兩台渦扇八發動機,航電系統等因為金屬部件還沒有裝配完成,尚未運到裝配車間裏面。

“渦扇八的推力夠嗎?”劉一九皺著眉頭問道,要知道,雙三的指標,可不是容易達到的。

負責雙三工程的總設計師馮倫忙不叠地點頭,對著劉一九說道,“齊總他們負責設計的渦扇八,由於采用了三級風扇,九級整流,單台推力達到了138千牛,推重比達到了8……”

發動機技術,劉一九提出來了不少的技術指標,而且很多時候他還提出了一些關鍵的東西,甚至不少的項目他都指點過。

只不過試驗過程他一直沒有跟蹤最近,卻沒有想到611所的渦扇團隊在這方面獲得了這樣大的成果。

聽到馮倫的話,黃喬松不由笑了,“老黃,這渦扇八的技術指標就是劉主任提出來的,很多關鍵設計也都是經過劉主任的修改的……”

對於黃喬松的馬屁,劉一九只是搖了搖頭,並沒有解釋什麽。

共和國的航空工業方面的心臟病,一直多是讓人詬病的,限制了整個航空工業的發展。

但是這樣的發動機在目前的情況下,技術還並不是太過穩定。從渦扇六直接到這樣的技術程度,即使勉強達到,也就只能勉強使用,當年的渦扇十,搞了好幾十年,摔了不知道多少架飛機最終才成熟起來。

“這對於制造工業要求很高,我們不能只是片面地追求性能指標,安全性,穩定性,才是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台兩台的發動機取得了成果,就表示我們在這方面已經做得很是成功了。”劉一九明白這些人怎麽想的。

渦扇八在研制過程中沒有出現什麽特情,這讓他都有些不可思議。

曾經渦扇十的研發,出現了無數的特別情況,這讓共和國的專家們能夠在問題中尋找解決辦法,並且不斷地提高。

科技研發過程中,不怕出現問題,就怕不出現問題。

所以,劉一九才有此一問。

他總覺得這發動機搞得太容易了,即使采用了整體渦輪盤的設計,這方面的經驗,也不足以支撐。

不管是蘇聯還是美國,都是從一代又一代發展出來的。而中國不同,直接跨越了好幾代發展起來,不出問題,反而會讓人心中有些不踏實。

“渦扇八的實驗過程沒有出現什麽太大的問題吧?”劉一九詢問著眾人。

負責設計的齊海沒有在這裏,其他人也回答不上來。

“這是我們國內第一個自主設計的先進戰機,進程可以慢一點,必須得保證安全!”劉一九特別強調了安全生產的問題。

同時,質量事故也是必須得重視起來的。

“劉主任,這些發動機應該不會出現問題,聽齊總說,在設計過程中,不僅參考了我們的渦扇六,還有米格-25的R-15發動機以及F14的TF30-P-412加力式渦輪風扇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