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劉主任的山頭主義

這個絕對是國家應該統籌的問題,僅僅九院一家,根本就無法解決這麽多的知青。

從77年開始,大批的知青開始返回城市,在經濟沒有發展起來,國營工廠日子不好過的時候,數量龐大的知識青年返回城市,這將會給整個城市帶來沉重的壓力,在無法解決這些返城知青的工作問題,因為戶口問題沒法解決糧食關系的問題,就給整個城市帶來巨大的社會壓力。

共和國在八十年代進行了好幾次的嚴打,尤其是83年的嚴打,就是因為大批知識青年返城,沒有得到安置,最終引發了眾多的治安問題,中央本來是準備治理社會風氣的,結果卻因為下面的執行問題,讓人詬病不已。

但是,那場嚴打,還是讓整個國家的社會風氣好轉了很多。

有些人是無辜的,但是知青問題,確實已經非常嚴重了。

現在馬上就要進入八二年,如果能夠解決返城知青的問題,嚴打的效果將會好很多,而且也會讓社會治安問題減少很多。

奈何,如同鄭浩說的那樣,僅僅憑借著九院,怎麽消化那些高考被刷下來,家中沒有關系,甚至還在下鄉所在地安家的龐大知青群體?

前前後後的知青,超過1700萬人,即使很多返回了,至少還有數百萬甚至更多,十二大建設兵團,這些知青是主力。

更何況,軍方面臨著百萬裁軍之後這些軍人安置的難題,國家有著龐大的知青隊伍需要安置,更面臨著數億農村剩余勞動力從農村轉移的天大困難,從而才能有效解決農村人多地少大家吃不飽的矛盾。

要不然,國家怎麽會這樣迫切地搞改革開放,然後卻又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前進。

“先解決這一批吧,紅星廠不是準備上洗衣機項目嗎?暫時就停止招人吧……”劉一九無奈,這事情,必須回到中央去反應。

“可是軍方要求我們解決一部分的退伍軍人以及轉業幹部的安置問題……”鄭浩強調著軍方的要求。

劉一九點了點頭:“我們是軍方的單位,解決軍方的問題,這是必須的。不過軍方究竟給了我們多少指標?我前兩天在北京,都沒有人告訴我這個事情……”

“現在還沒有正式的決議,也沒有形成文件,後勤部上次就是詢問我們能夠消化多少,提供多少崗位……”

“你咋說的?”劉一九頓時就嚴肅了起來。

現在他們旗下的單位加起來可是超過了三萬人。

“我說按照目前的情況,最多能夠消化一萬到一萬五,如果多給我們一些時間,或許能夠提供三萬左右的崗位……”鄭浩有些不敢看劉一九的目光。

民品廠都是給軍工配套的,從一開始,劉一九就是要求走技術密集型以及資金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的企業,也只是無奈的選擇,到現在為止,也就只有紅星廠跟嘉陵廠。

見到劉一九的臉色嚴肅,鄭浩以為自己說的數量太多了,急忙解釋,“紅星廠的擴張,上了洗衣機項目之後,我們需要增加兩千人左右,前期或許由於市場無法提供利潤……其他的單位,能夠安排下去幾千人,主要的大戶就是541的民品單位以及嘉陵廠。現在嘉陵廠要上汽車項目,541那邊準備上微型貨車以及重卡等項目,還有一些礦山機械設備,兩家廠能夠消化至少五千人,而我們的稀土礦公司,擴大產能,完全能夠再提供兩千崗位……”

“老鄭,這事情反正還沒有最終決定。雖然我們擁有獨立經營權跟自主立項權,不管怎麽說,我們屬於軍方,軍方的事情,也就是我們的事情。能夠擴大生產規模的工廠,現在盡量擴大,基地裏面的研究經費這幾年還不會缺,不需要民品單位提供資金,能夠把規模擴大多少擴大多少,能夠接受多少軍人就接受多少……”劉一九嘆了一口氣。

需要讓軍方安排工作的軍人,大部分都是為國家服務了好幾年的志願兵以及幹部。

不能讓他們寒了心。

畢竟,以前當兵退伍,大多數人都是國家安排工作的,幹部到各個單位搞管理,士兵當工人。

這次要裁掉的這百萬人,一下子將會給軍方增加很大的壓力。

“可是……”

“沒有什麽可是的。不管怎麽說,我們都是軍方的單位!有的時候,不能僅僅為了利潤,必須為整個軍方排憂解難。要不然,沒有人願意再進入部隊,我們即使有了好的裝備,誰會去參軍保家衛國?”劉一九警告著鄭浩。“實在不行,就成立代工廠,建立勞動密集型企業!”

這跟劉一九一開始的立場可不同。

鄭浩沒有提出反對意見。

反正他反對也是沒用的。

九院基地雖然說有著一個最高管理委員會,但是那些老家夥都是以劉一九的態度為他們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