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國營嘉陵機器廠

國營嘉陵機器廠,創始於1875年清政府上海江南制造總局龍華分局,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兵工企業之一。抗日戰爭爆發後,1938年內遷重慶沙坪壩雙碑嘉陵江畔。

這家廠,已經有了百年的歷史。

算得上中國國內最早的一批工廠了。

不管是在清朝,民國,還是共和國手中,都沒有發揮出應該有的價值。

主要原因就是地處西南內地,這裏面的各種技術儲備不算差,但是卻沒有先進的技術,就連在原本劉一九所處的那個時空以及位面,最終也不過就是一個生產摩托車的集團,雖然依然在生產軍用特種裝備,但是那個部分所占據的比例非常小。

按照劉一九的想法,這家廠,摩托車這是肯定要生產的,畢竟這玩意兒技術含量不高,另外就是他們必須得利用技術經驗儲備豐富的優勢,生產汽車!不僅僅是軍車,還得在民用市場上面去分一杯羹。

不能讓共和國改革開放之後,國內滿大街跑的全部都是外資車或者是合資車。

這對於整個國家的民族凝聚力沒有任何的好處。

幾人到達重慶,已經是第二天早上七點過了。成都跟重慶之間雖然只有兩百多公裏的直線距離,但是這個年頭,技術不夠先進,資金實力不夠雄厚,除了老成渝路以及鐵路,這兩座城市之間的聯系並不是非常緊密。

成都屬於整個巴蜀的行政中心,但是重慶確是整個西南地區的工業中心。這從滿清王朝的國門被轟開,這座城市開埠之後,工業就開始建設了起來,當年抗日戰爭時期,這座城市更加成為了民國政府的陪都,十多年的建設,工業能力是絕對不能小覷的。

而現在,這裏面很多的廠,卻因為國家的經濟政策有了變化,開始面臨沒有生產計劃的情況。

嘉陵廠這家原本生產一些不重要的軍用品的企業,首先就被淘汰。如果不是劃撥給了九院,這家廠會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國家把戰略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面來之後,成為共和國第一批軍轉民的企業。

最終,在輝煌一段時間之後沉寂下去。

原因無他,這家廠,從最開始生產的摩托車就是靠著從日本引進技術,而不是獨立自主的研發,到了後面更是沒有隨著市場的發展而擴大自己的業務範圍,在國內汽車行業崛起的時候他們依然死命地研究摩托車,生產摩托車,這樣的後果,是可以想象的……

“鄭主任,劉主任!這邊……”嘉陵廠在昨天就得到劉一九跟鄭浩兩人要到這邊來的消息,這兩位大佬,在年前的時候嘉陵廠的管理層都已經認識了,所以,也沒有什麽陌生的。

嘉陵廠黨委書記孫德義跟廠長張勝一大早就在這邊等著了。

這可是關系到他們以後的前途的事情,不積極不行。

“兩位怎麽這樣客氣,我們自己坐公交車到廠裏面去就行了。現在咱們的經濟還不富裕,沒有必要搞這些事情,這車的油,可得不少錢呢……”鄭浩雖然手中馬上就要有十億,但是依然一副守財奴的模樣。

劉一九聽到他這話,直翻白眼。

這家夥,至於麽?

“管理層跟技術負責人都通知到了吧?我不希望到了之後還得等著人來開會!”對於目前這些廠的辦事效率,劉一九非常的不滿。

很多領導人的思維還停留在以前。

尤其是沒有了生產計劃,得不到生產任務,很多人就開始隨波逐流,廠裏面靠著嘉陵江,不少工人在上班沒有生產任務的時候跑到江邊去釣魚,一來可以改善生活,另外一方面就是可以用釣來的魚去換一些日用品什麽的。

很多廠現在的日子都過得不怎麽樣。

“劉主任,大家都在等著呢。您放心,我保證這次不會再出現以前的事情!”孫德義一臉尷尬地向劉一九保證著。

上一次,也就是在過年之前,劉一九他們到這邊調查情況的時候,不少的管理者因為臨近過年家中沒有錢買年貨,跑到江邊釣魚去了,一直讓劉一九跟鄭浩等了三個小時都沒有把人全部集齊。

會,是沒有開成的,最終其他廠每人發六十塊錢的過年錢,嘉陵廠的人只有四十!

“既然這樣,那就走吧。老鄭,趕緊的,咱們沒有太多時間在這邊浪費!”劉一九見到鄭浩遲遲不上車,頓時就無語了。

這家夥難道還在計算著那十億的資金怎麽花?

兩輛212,除了發動機以及火花塞什麽的,貌似殼子都是嘉陵廠自己敲出來的。

這些車跟別的212也沒有什麽不同,五月初的重慶,已經開始熱起來了。

這會兒外面的溫度已經升高起來,劉一九可不想在外面曬太陽。

火車站離嘉陵廠的距離還是比較遠的,到了這邊廠子的時候,已經十點半了,沒有理會孫德義提出來的先休息一番,劉一九跟鄭浩兩人直接到了他們的會議室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