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男人滾床單也會吃虧(第2/3頁)

“我是獨身主義者,享受的是性,而不是愛。這一點你應該很清楚。”

“我清楚啊,所以我沒打算讓你上台當女嘉賓,而是以心理專家的身份,擔任點評嘉賓老師。順道,你還可以撩撩孟飛那個光頭,怎麽樣,有興趣嗎?”

這段時間《非誠勿擾》被當成出頭鳥,連續中槍,媒體上甚至爆出主持人孟飛請辭的新聞,各種議論甚囂塵上。

不論是為了給上級一個交代,還是為了自身利益,江蘇衛視對節目整改這塊都非常重視。

麥小余來之前,接到節目總策劃人的電話,告訴他整改方案已經出爐,就是以他當初提供的草案為基礎,或增加或減少了一些東西。

比如說,為了確保節目真實性,節目組逐步構建了確保嘉賓身份真實、表達真實的“四道防線”;減少犀利的言論和爭吵,降低話題敏感度;女嘉賓不要總挑剔,要多幾分寬容溫和,首輪留燈也要增加;節目性質從“話題”為王改為以情動人等等。

為了防止節目整改後收視率受到影響,麥小余這個總顧問繼續發光發熱,提出了“爆燈環節”的構思,得到節目組上下一致肯定。

麥小余的整改草案內容很多。

其中一條是:在節目中增設一名女性心理醫生作為嘉賓老師,與主持人和性格色彩分析嘉賓這兩名男性互補互動,從女性的觀點以及專業角度進行點評,以便讓節目更加真實,貼近生活。

女性心理醫生的人選,肯定過是有要求的,諸如知性、睿智、不刻板,分析問題思路清晰、反應敏捷,學識要淵博,最好還具備一定的幽默細胞。

整改草案中,麥小余屬意自己的心理醫生尤靜曉,但是江蘇衛視那邊有他們的想法。他們想從黨校找一個有經驗的心理學教授,最直接的一條原因就是——黨指揮“槍”。

總顧問與節目組產生分歧,心理醫生的人選也一直懸而未定。

直至前些天,廣電總局正式下文,《焦點訪談》、《新聞聯播》、新華社等官方機構,或點名或不點名的批評以《非常勿擾》為代表的一批相親節目,節目組那邊終於同意麥小余推薦的人選了。

為什麽?

因為麥小余老早就半開玩笑半認真的預料到了這一幕!

再聯想到去年九月份的《流星花園》事件,不能不讓人對麥小余的“強大背景”浮想聯翩。

尤靜曉沉思片刻,問道:“你覺得我會答應嗎?”

“為什麽不呢?你是個聰明漂亮的女人。”

“應該把‘漂亮’放前面,最好加上‘年輕’兩個字。”

以心理專家的身份登上《非誠勿擾》節目,對於尤靜曉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

就像是小姐,以前一千塊錢就能包宿;但是成了十八線網紅,包宿價格能翻十倍。

好吧,這個比喻不恰當,但是話糙理不糙,基本就是這個理兒。

名氣上去了,價錢自然上去。

如果尤靜曉答應,不僅能夠在全國觀眾面前展現自己的魅力,還可以憑借《非誠勿擾》的熱播,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心理工作室的品牌、以及計時收費的價格。

這麽多好處,幹嘛要拒絕?

不過,她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心理醫生,一個非常聰明非常出色的心理醫生。

“是啊,這麽好的機會,我想許多心理專家都不會拒絕。可你為什麽要推薦我?你是個無利不起早的人,千萬別跟我說想讓我以身報答,我會當真的。”

麥小余呵呵一笑:“是我報答你,這個理由夠嗎?”

還是那句話,尤靜曉是位非常出色的心理醫生,要不然陳喬恩當初也不會把她介紹給麥小余。

麥小余能騙得了她一時,騙不了她一世。

就在去年春夏之交,她終於看穿了麥小余的套路,撕下了麥小余的“偽裝”。

這也正常。

作為一名優秀的心理醫生,可以通過語言、坐姿、眼神、肢體語言等,乃至細小到摳手指這種小動作,對病患心理做出較為準確的判斷。

尤靜曉畢業於全美心理學頂尖學府之一的斯坦福大學,接受過正規系統的心理學專業知識學習,有用豐富的經驗。要是一直被麥小余這個半路出家的和尚蒙在鼓裏,那才奇怪呢。

至於說剛開始,那主要是因為受到陳喬恩的影響先入為主,而麥小余擁有專業八級的騙子技能,以及業余六級的心理學技能傍身,表現出來的演技太過精湛。

在一次交流的過程中,尤靜曉直言不諱的指出,麥小余根本不存在精神方面的問題。

所謂多重人格,是裝出來的!

這下沒法愉快的玩耍了。

麥小余如是認為。

為了保住自己“瘋子”的護身符,他決定用錢砸。

可是尤靜曉不為金錢所動,反倒主動撕掉了自己“知性”的偽裝,暴露出魔鬼的一面,向麥小余伸出了“罪惡的魔爪”。